改造后的海陵花园小区生态停车场
今年以来,涪陵区坚持以深化城市治理改革为抓手,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发动群众参与、优化服务供给,探索出一条“自治强基、协同共治、多方协商”的城市治理新路径,在生态停车场改造项目中,海陵花园小区创新推出“六自”模式,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涪陵经验”。
老旧小区改造的“涪陵解法”
随着涪陵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往往面临资金压力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效率低等问题。
海陵花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原无停车场,消防通道缺失,公共区域环境脏乱差,停车矛盾与安全隐患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涪陵区打造“1+3+N”治理体系,以老旧小区改造为“1”个核心,联动城管、住建、消防等部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负面清单》,明确“不破坏景观、不侵占公共空间、不降低消防标准”的“三不原则”;建立政府、企业、居民“3”方协同机制,区城市管理局统筹协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成立业主监督委员会赋予居民一票否决权;通过微信群、区政协“渝事好商量·‘涪’务面对面”平台及院坝协商会等“N”种协商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实现一户一策解决问题。
“六自”模式激活居民自治活力
在生态停车场改造项目中,海陵花园小区创新推出“六自”模式:
“自发”“自愿”:成立由社区、企业、居民代表组成的“停车场建设协调小组”,全程参与选企、设计、定价;组建“改造项目质量监督组”,专人把关施工质量。
“自筹”“自建”,通过业主大会表决,采用“股份合作制”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以小区公共空间入股、企业出资共建生态停车场。
“自管”“自享”,根据出资比,收益分配小区占17%、企业占83%,经营期满后停车场无偿移交业委会管理。
改出“新面貌”带来“新幸福”
海陵花园小区生态停车场改造项目投用后实现了“零财政依赖”,变“输血”为“造血”,小区公共收益率增长300%,收益用于小区设施维护、更新。改造后,停车位供需比从0优化至1:1.2,消防通道占用率清零,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基本杜绝,投诉率下降70%,业主满意度提升至95%。
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绿化覆盖率从5%提升至30%,同步建成1000平方米健康活动场地,日均使用超200人次。居民议事参与率从40%提升至82%,自治提案采纳率超60%。
通过健全基层自治制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能够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海陵花园小区的成功改造,不仅实现了从“政府包办”到“多元共治”的转变,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为推进基层自治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文图/唐晓旻 吴兴华 记者 徐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