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数字赋能 构建园区安全环保新防线
日期:2025-04-30
字 号:

华峰化工安全环保指挥大厅 

数字化建设不仅关乎园区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还对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近年来,涪陵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深度聚焦化工园区的安全与环保监管难题,以白涛工业园区为试点,全力构建数字化安全环保监管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顺应时代 直面挑战

4月28日,走进白涛工业园区安全环保监管指挥大厅,一面大型LED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这个园区的安全实时监测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清晰地掌握园区信息、安全、环保等情况,实时精准、科学、快速处置园区各类应急突发事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数字化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各地指明了方向。重庆市也将智慧园区建设视为推动工业园区转型的核心任务。白涛工业园区作为全市千亿级化工园区,危化工艺和危化品众多,安全风险防控压力巨大。

然而,园区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诸多痛点。部分企业数字化管理思维欠缺,受生产规模和自身水平限制,难以实现传统管理向数字化的转变。企业间数字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据流转率低,难以实现全面监管。同时,数字化管理力量薄弱,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支持不足,一线岗位对数字化设备的运用也不够熟练。

创新举措 精准施策

面对这些问题,白涛工业园区全面发力,2023年底着力建设白涛工业园区安全实时监测平台,以数字赋能筑牢安全环保监管根基。

在打造智能监管底座方面,园区大力投入数据安防设施建设,安装了20余万个感知设备,以及众多监控采集设备,建成封闭化物理道闸和门禁设施,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智能识别。同时,建立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汇聚企业风险源数据,并接入多个管理部门和治理中心,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此外,以数字三维实景地图为基础,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全量接入厂区感知设备,构建全域数字空间,实现与物理空间的精准映射和实时联动。

在应用场景创新上,园区打造了重点区域封闭管理、危险源实时管理和快速应急处置三大场景。通过接入各类实时数据,实现对园区人员、车辆和生产运行情况的实时掌握,对危险源指标的实时感知和分级分类管理,以及应急处置的一站式指挥。

在工作体系重构方面,园区聘请专业数字化危化安全公司,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形成跨部门协同处置工作体系,建立决策处置机制。利用算法模型开展企业画像,建立评价复盘机制,对隐患整改亮灯管理。同时,整合评价指标,完善考核机制,推动企业优化内部管理。

成效斐然 未来可期

经过近8个月的建设,白涛工业园区安全实时监测平台上线,一系列数字化举措让白涛工业园区实现了质的飞跃。园区成功创建重庆市首家低安全风险(D级)园区,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园区企业认定重庆市智能工厂15个,认定重庆市数字化车间34个,市级绿色工厂累计7家,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5家,市级节水型企业3家。园区内重庆华峰企业建立的智慧安环系统荣获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从经济发展来看,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推动了园区协同联动发展。2024年,白涛工业园区累计产值1199.29亿元、同比增长16.17%,累计投资140.78亿元、同比增长15.4%。

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自园区生产安全实时监测平台运行以来,实现了安全基础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智能巡检等功能,累计实现系统预警推送3000余次,督促企业有效管控消除事故风险788次,累计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3000余起,园区实现连续61个月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一般事故平均年下降15%。

环保监管成效显著。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环境风险的“事前科学预防”,提升了园区环境风险预警应急能力,全面加强了监测的时效性和监测的时空关联性,将“事后疲于应付”转变为“事前科学预防”,实现对白涛工业园区环境安全的“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立体化管控,有效减少了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园区助企服务更加精准。园区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了解的企业状况,根据系统自动生成各类统计图,为园区服务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企业通过系统也能迅速将信息上报至园区,简化信息上报流程,大幅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建立企业数字化档案,将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对安全环保事故频发、生产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白涛工业园区的数字化安全环保监管体系建设,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园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涪陵区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应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数字时代的赛道上稳步前行,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记者 张小燕 勾潇洒)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