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民生承诺如何落地有声? 市民观察团见证城市更新与民生温度
日期:2025-05-07
字 号:

老旧小区的屋顶渗漏整治现场、教育扩建工地的施工规划图前、农村饮水工程的崭新输水管道旁……428日,涪陵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民生监督行动引发关注。涪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13名由普通市民、媒体记者、社区干部和网络大V组成的市民观察团,深入7个区级重点民生项目现场,用脚步丈量民生工程的“进度条”,用对话检验政府承诺的“含金量”。

老旧小区改造 城市治理的转型

在位于涪陵区崇义街道的步阳路片区和桥南新苑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更换老化栏杆、整治屋顶渗漏。这两个片区房屋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存在屋顶渗水、栏杆老化和外墙脱落等问题。此次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屋顶漏水、屋檐漏水整治、楼梯栏杆更换和外墙粉刷等,改造后将惠及超55万平方米的居民区,消除安全隐患并提升居住品质。

涪陵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涪陵区在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24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开工项目10个,主要改造内容是三个方面: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消防、安防设施,整治小区道路、堡坎;保障基本功能,更新改造雨污排水管网、供水电气设备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设小区停车场、休闲健身场所,整治小区环境等。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完成50%,计划今年11月完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刷墙补漏,更是城市治理的转型。”市民观察团发现,涪陵的改造逻辑从“基础修补”转向“功能再造”:消防通道拓宽、智能安防系统安装、雨污管网升级同步推进,社区空间被重新设计为停车场与休闲广场的组合体。这种“硬件改造+服务嵌入”的模式,正推动城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跃升。

精细化考量 贯穿民生工程全程

位于江南城区的涪陵城区第十小学校教学楼扩建工程项目,预计今年6月将开工建设。该项目拟新增20个教学班、1800个学位。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江南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教育提质是民生重点,希望我们的教育普惠能更有温度。”市民观察团成员表示。

这种精细化考量贯穿于民生工程全程。在合智西街公厕改造现场,化粪池智能监控设备的安装方案引发热议。“过去公厕改造常止步于外观更新,现在连异味监测都纳入智慧城管系统。”市民观察团认为,细节处的升级最能体现城市治理的市民满意度。

农村饮水项目 让村民喝上达标水

在龙潭镇,市民观察团走访了团田村、民主村农村饮水一改三提项目现场。新铺设的61.51公里输水管网、新建的增压泵站和高位水池,解决了沿线9个村1.8万多人的水质水量问题。“过去水质水量得不到保证,现在清洁干净来水快。”村民陈大姐笑呵呵地说。

在位于龙潭镇群星村的抗旱水源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预计今年6月完工。届时将有效改善项目区居民1.0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81人)的饮水安全条件。

这种“靶向施策”的智慧同样体现在五桂堂片区交通改造中。规划中的双向车行道不仅将分流30%的拥堵车流,更通过景观整治打造“15分钟宜居生活圈”。观察团指出:“民生工程正从单一功能向‘交通+生态+文化’复合功能进化。”

市民观察团 发挥看见的力量

在新妙镇敬老院,特困老人展示手工作品的场景令观察团动容。每月公示的财务明细、定期维护记录和文娱活动安排表,印证着“透明管理+人文关怀”的养老新模式。

“市民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涪陵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市民观察团,观察团成员经层层推荐组建而成,主要包括社区工作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和从事自媒体的市民。“他们与群众联系密切、热心公益且各有专长,通过参加视察活动,发挥看见的力量,监督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并以市民视角见证民生项目带来的幸福质感。”

夕阳西下,观察团的行程表画上了句号,但民生工程的进行曲仍在续写……正如市民观察团所言:“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脚手架和管网,更是区政府对‘人民至上’承诺的郑重兑现。”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这种让市民走进工地、让民意融入蓝图的实践,正勾勒出中国式民生保障的新范式。(记者 夏林)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