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创新推出“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 激发代表工作“新活力”
日期:2025-05-15
字 号:

区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集中活动现场

5月14日,涪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集中活动,发挥代表行业特长和专业优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实效,更好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破题:从“履职单一化”到“履职项目化”

“大妈,这是居民医保的相关政策解读,您可以看看。年纪大了身体万一有什么情况,有医保看病不会给家里增加太大负担哟。”当天,在龙桥街道袁家社区举行的“区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健康管理宣传及义诊活动现场,区人大代表、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科科长冯晓红一边给过往群众分发宣传单,一边用朴实的语言将参保政策、报销比例、报销方法、缴费时限等政策向大家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过去,部分代表在闭会期间主要参加代表小组组织的集中视察、调研和接待选民收集民情民意,履职方式比较单一,群众获得感不够强。”涪陵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2025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要求人大代表应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涪陵区人大常委会以法律新要求为契机,创新推出“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工作,通过项目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专业化履职,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规范性。

在这一机制下,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不再局限于“选民意见收集”,而是通过“群众点单、代表接单、人大督单”的模式,将民生需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选区调研,围绕教育、医疗、就业、产业发展等群众关切,形成“履职项目清单”,代表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认领项目,形成“一人一项目”或“多人一项目”的精准履职路径。

机制:三项制度保障履职实效

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涪陵区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即督导考核“硬约束”:对代表履职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定期评估;群众评议“风向标”:邀请选民对项目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纳入代表履职档案;宣传推广“强引擎”:通过媒体展示优秀案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三项机制让我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区人大代表、涪州结绳手工编织技艺第十二代非遗传承人张沉静说。她实施的“结绳技能培训”项目,已累计开展免费手工培训100余期、培训人数1万多人,其中残疾人专场培训10余期、培训近千人,带动3000余人就业,其中困难、残疾群体占比达三分之一,就业者月均增收1000至3000元。

实践:专业履职解民生难题

农业领域代表开展“田间课堂”,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教育界代表走进学校,开展各类培训;卫生界代表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义诊活动;企业界代表助力就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在涪陵,人大代表正以“项目化”思维破解民生痛点。

据统计,当天的“代表履职项目化”集中活动,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区人大代表实施履职项目27个、惠及群众近2000人,取得了积极成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回应,群众感慨:“现在代表就在身边,说话管用!”

蝶变: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

“过去觉得履职就是开会、投票和接待选民,现在通过项目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问题,成就感更强了。”区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代表履职项目化”让他们从“被动参与者”转向“主动策划者”,履职积极性显著提升。

涪陵区以代表履职“小项目”激活代表工作“大能量”,为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代表履职项目化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涪陵实践’。”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推动项目向更多领域延伸,探索“数字赋能+履职项目”等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征集民意、评估成效,让更多群众成为代表履职的“出题人”和“阅卷人”。(记者 夏林 勾潇洒)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