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上海市重庆涪陵商会会长杜永伦:在上海外滩眷恋故里
日期:2025-05-16
字 号:

杜永伦接受采访 记者 黄河

“上海饮食偏甜味,来这里多年,还是怀念家乡那一口麻辣鲜香的豆花饭”“上海有条‘同乐路’,和我的家乡同名,每次想家了,就来这里走走……”日前,上海市重庆涪陵商会会长、上海市涪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伦接受“心系涪陵家乡人”主题活动采访时说,来上海打拼20年了,但他的根始终在涪陵,在同乐,在寿坝……

初见杜永伦,是在他公司的会议室里。彼时,他正与上海市重庆涪陵商会的会员单位代表们商讨下个阶段的发展计划和投资方向。

白色格子衬衫、藏蓝色西装长裤,会议结束后,杜永伦快步走出会议室,随之带出的是一股质朴熟悉的家乡气息——“涪陵榨菜准备好没有?给合作方的伴手礼可马虎不得……”

一切安排妥当后,杜永伦带着歉意的笑容和我们打招呼:“还是川渝味道最对我们的性格,豪爽又不失热辣!”除去高老九重庆火锅店经营者的身份,杜永伦是上海涪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上海市重庆涪陵商会会长。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对公司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带有家乡符号的公司名称“涪锐”,寓意的是“涪入神舟,锐意进取”;

柜子里整齐罗列的涪陵榨菜,是他精心准备用来回馈合作方的伴手礼;

办公区域时不时传出家乡话,是因为他公司的员工有近30%来自家乡;

……

这些都是融入家乡元素的流动名片,亦是他无声倾诉家乡眷恋的滚烫印记。

梦想萌芽

与建设家乡有关

1971年,杜永伦出生于涪陵区同乐镇寿坝村。1991年高中毕业后,他开始涉足建筑行业。“我打小就对建筑感兴趣,而且家里也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让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杜永伦说,从事建筑领域工作的叔叔,对他的人生规划影响很大,那时候就将“建筑梦”种在了心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梦想成真。

从基层做起,从象牙塔走进第一线,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跟着叔叔跑工地的那几年,杜永伦先后考取了中级施工员证、全国第1批项目经理证书,体会到了实际工作的意义,为自身发展积蓄了更多能量。1998年,杜永伦已经能够独立承包一些土建、公路项目,正式踏入建筑领域。

“我印象最深的是涪陵到蔺市道路改扩建项目,现在想起来依然感触颇深。”回忆起那个时候,杜永伦满心感激。当年,作为建筑行业新手,杜永伦虽然已经具备独立承包项目的能力,但问题和困难是多元化且不可预判的:“多亏了来自家乡的多方支持与帮助,为我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难题,项目最终顺利完工。”

胸有凌云志,不负少年心。经过多年的磨砺和成长,2005年,杜永伦怀揣着乡土情怀,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去往上海继续打拼。

走出去

涪陵精神激励不断前行

每个创业者都会沿着一条未知而又注定艰辛的轨迹前行,经历风雨、守望,迎来机遇、欣喜……一步一脚印,一路跌宕,一路坚持。“在我看来,涪陵人身上都有一股敢拼敢闯、不甘人后的韧劲,这也是一直激励着我走到现在的原因。”回忆起这些年走过的路,杜永伦感慨地说。

“选择到上海,弟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在上海读书。”杜永伦说。

苍天眷人,2005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杜永伦初次接触到外墙保温行业——那时的上海,刚开始试点推广外墙保温,乘着这股“东风”,杜永伦迎来了第一次发展机遇:“那时虽初到上海,一切都是未知数,但风险与机遇并存,我有一种直觉,这个新兴行业非常有发展前景。”

说干就干!为了快速了解外墙保温行业,杜永伦自我加压,应聘到一家保温公司工作,每天坐着往返需要近7个小时的公交车,努力学习外墙保温规范和专业知识。“虽然辛苦,但自小就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而且我对自己有信心。”说起那段艰辛的时光,杜永伦的神色很平静,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淡然且自信的心态,让他毫无畏惧地走到了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沉淀,2008年,杜永伦迎来了人生中的成就时刻——上海拓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上海涪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渝盈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顺应时代发展而成立,开启了他创业版图的一个全新篇章。

心念家乡

乡情是发展的“根”与“魂”

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公司成立以来,有发展、有困境,杜永伦始终带领着队伍坚定地前行着。

“当时,我们与北京振利同时在做一个项目,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让我此后有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杜永伦说,与北京振利长达十几年的合作,让他的事业发展空间得到了不断扩展,也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青浦区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项目,获得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这是上海市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

“这是对我技术上的专业肯定,更是对我多年来始终如一坚持的最佳褒奖。”谈起企业发展中的难忘记忆,杜永伦满脸骄傲。

事业取得成就,长江边上的家乡依然是杜永伦萦绕在心间且挥之不去的牵挂。“涪陵人讲究传帮带,这种传承基因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杜永伦说,他一直崇尚涪陵的榨菜文化和城市品格,家乡的这些元素极大地影响着他的创业精神——榨菜文化中的匠心精神,让他更专注产品品质,在市场扎稳脚跟;包含着诚实守信、不甘人后的城市品格,激励着他在前进的道路上无惧挑战、勇于开拓。

事业与乡愁环环相扣

脚下是路,身后是乡。回家乡投资兴业,杜永伦深感有靠山、有后盾、有希望。

2010年,杜永伦回涪陵创立了重庆创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龙扬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近三年年产值均超过1亿元;2024年,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他又回涪陵创立了神龙新能源开发(重庆)股份有限公司,现公司业务已经面向全国展开……

“‘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打得响,这就让我们回乡投资的意愿越来越强烈。”2024年3月,杜永伦牵头成立了上海市重庆涪陵商会,积极引导商会会员企业回乡发展,凝聚更多有家乡情结和家乡记忆的在沪企业家和涪陵人拧成一股绳,搭建平台、成为桥梁,让更多优质企业、新兴产业落地涪陵、扎根涪陵,助推涪陵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近,我在静安区又发现了一家地道的涪陵豆花饭馆,期待着后续能有进一步的合作。”杜永伦始终认为,企业要蓬勃发展,涪陵精神更要发扬传承。

杜永伦是这样说的,也是始终如一这样践行的。

这些年,自幼扎根的“家乡情结”始终影响着杜永伦的成长轨迹和干事创业——学习要全力以赴,创业要诚实守信,有能力亦要尽己所能回报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家乡热土……

前行路,无问西东。杜永伦以热爱为业,以初心为灯,折射的正是涪陵本土企业家的乡土情怀,更是涪陵人以踏实脚步闯出新天地的精神品格。

后记

今年3月,杜永伦回到涪陵参加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再次路过涪陵到蔺市这段道路。看着这条路更加平坦开阔,杜永伦满是感慨:“如今的涪陵让我处处惊喜,我很庆幸自己曾为涪陵发展贡献过绵薄之力。涪陵是重庆的产业强区、制造大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我们还大有可为!”(记者 代川 罗菲菲 陈思)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