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科技赋能生态循环 涪陵黑猪走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期:2025-05-22
字 号:

涪陵黑猪

毛色黝黑、身形矫健,有着“川渝黑珍珠”美誉的涪陵黑猪,是重庆市五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这一原产于盆周山地的古老猪种,在涪陵区南沱镇黑猪产业园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智慧牧业的华丽转身。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书写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五代猪舍迭代 构筑智慧养殖新高度

走进涪陵黑猪第五代“悬空式智能猪舍”,科技感扑面而来。不同于传统养殖模式,悬空式设计实现了粪污自动分离,配合智能温控、精准饲喂系统,为黑猪打造了舒适的生长环境。每头黑猪佩戴的智能耳标实时传输生长数据,养殖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掌握猪群的体温、进食量、运动量等12项关键指标,实现精准化管理。

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林介绍,他们不断探索养殖模式,从最初的围栏式、回环式,到第四代沙地式,再到现在的第五代“悬空式智能猪舍”,目前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猪、沼、桑、粮、菜”的种养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可将猪粪收集发酵后,通过输送管道浇灌到周边田土里,就地、就近、低成本解决养殖粪肥环保排放问题,减少农作物化肥用量,改良土壤肥力。

循环种养模式 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在涪陵黑猪产业园,“猪、沼、桑、粮、菜”的生态循环系统已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闭环。猪粪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园区供热,沼液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周边千亩桑园、粮田和菜地,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链条。

“桑树是生态屏障,桑叶是优质饲料。”李海林介绍,投喂添加桑叶的饲料不仅提升了黑猪免疫力,还使猪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23%,风味更浓郁。

企业创新利用涪陵榨菜尾菜资源,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生物饲料。每年消化尾菜超2万吨,既解决了尾菜处理难题,又降低饲料成本18%。这种变废为宝的生态模式,让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协同发展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下,涪陵黑猪产业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强力引擎。该公司为合作农户统一提供种猪、饲料、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服务,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南沱镇关东村村民何国亮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从事养猪已有20多年的他尝到了这种模式的甜头。“以前都是自繁自养,没挣到什么钱。现在通过海林生猪公司的代养模式,年存栏黑猪六七百头,也不用担心技术和销路,一年收益30万元到40万元。”何国亮说。

李海林介绍,目前已在重庆开设“大木山”“海聆业”等品牌的黑猪肉制品专卖店300余家,年销售商品猪6万余头,销售收入突破2.4亿元。2023年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2025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涪陵黑猪正以品牌化战略走向全国市场。

如今,涪陵黑猪产业已成为涪陵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涪陵黑猪只是涪陵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涪陵家禽年出栏约1127.7万羽,生猪年出栏约71.7万头,牛年出栏约1.8万头,山羊年出栏约9.5万只。未来,涪陵将继续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以品牌为引领,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文/记者 张小燕 图/海玲)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