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加勇(前)在做实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涪陵区将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4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进行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批批中医药人才沐浴着中医药发展的春风茁壮成长。“药材好,药才好”的传统理念正被赋予新内涵——只有实现“人才强”,才能真正做到“产业强”。
传承“藿香”精神 培育技能人才
“传承岐黄,唤醒沉睡的古方;创新中药,让藿香更加芬芳。择一事,终一生,本草济民,精诚制药……”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霍加勇扎根中药制剂工艺一线27年,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2008年,霍加勇任生产部副经理,负责制药技术管理,开始接触藿香正气液生产流程。2009年,团队发现药瓶沉淀问题,他带领团队全面梳理工艺,找出症结。为解决问题,他常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昼夜分析数据,在高温车间和实验室反复验证。经过2000小时实验和大量研究,2012年成功攻克沉淀难题,使藿香正气液产量两年翻番,成长为20亿级单品。
从事制药技术工作20多年间,霍加勇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成药整体性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负责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的工艺与质量复核;参与国家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项目——“藿香正气口服液大品种先进制造技术标准验证与应用项目”;以“市级首席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亲自“传帮带”220余名技能人才,其中高级技师30人,高级工59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申报8件发明专利、7件实用专利,完成29个休睡眠产品攻关上市,研究提高急支颗粒、归芪生血颗粒等产品制粒效率。
人才引擎 激活中医药新动能
在涪陵中医药产业领域,霍加勇是代表之一。中医药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涪陵区抓实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待遇举措,出台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服务办法(修订)〉的通知》和《关于〈涪陵区人才(团队)引育扶持激励十条措施(试行)〉的通知》,就企业高技能人才安家补贴、岗位津贴、引才激励、平台建设、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职级奖补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自2018年以来,涪陵中药材种植按每年增加1万亩以上的规模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丰富,产量产值稳定上升。2024年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5亿元,与榨菜产业共同成为涪陵“1+2+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中的两个百亿级产业,已发展黄精、紫苏、金荞麦等中药材种植16.3万亩、产量4.35万吨,拥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及中药材生产相关企业79家,初步形成了以太极集团、葵花药业等为代表的中成药产业集群。
为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涪陵区于去年成功引进重庆中医药职业学院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涪陵职业教育布局,完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区乃至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涪陵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文/记者 黄维娇 图/记者 蒋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