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场镇新貌
近日,涪陵区大木镇及下辖武陵村共同荣登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成为重庆市涪陵区唯一实现“镇村同创”的乡镇。这座深藏于武陵山脉的高山小镇,以82.6%的森林覆盖率、年均22℃的宜人气候,以及大木花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等AAAA级景区资源,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文明画卷。
生态筑基+文旅赋能 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
大木镇的文明创建之路始于生态保护,兴于文旅融合。作为“北纬30°花园城市”的样板区,该镇全域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6%,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超360天。通过建设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武陵村污水治理模式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木镇构建“2+4+10”旅游产业体系,打造520相思潭、999相思泉、1314相思树的爱情天路,七鹿坪五彩森林等网红景点,建成5个露营基地、3家高端民宿,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同时,“大木山货”品牌带动糯玉米、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年产值近1亿元,村民年户均增收10万元。武陵村凭借避暑经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探索出“以旅兴农、农旅共生”的致富新路。
“以前靠在土里刨食,现在靠风景吃饭!”靠养殖山羊致富的村民洪仕海说,“游客多了,钱包鼓了,环境还更美了。”
思想铸魂+文明润心 新风尚激活内生动力
文明村镇的创建,离不开思想引领与精神滋养。大木镇党委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开展专题宣讲260场次,覆盖群众6万人次。武陵村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参观革命遗址、学习先进典型,让红色基因在青山绿水间传承。
移风易俗行动则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野。全镇开展“文明餐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00余场次,组建9支志愿服务队,提供导游、夜巡等服务800余次。武陵村创新推行“十抵制十提倡”院坝会、文明积分制,评选“十星文明户”“绿色家庭”,涌现“重庆好人”等道德模范典型。“现在不是比办红白事的排场,比的是谁家积分高!”村民李大姐自豪地展示自家的“文明家庭”奖牌。
民生共富+长效治理 文明答卷写满幸福感
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是大木镇脱颖而出的关键。该镇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135个,发放务工补助387人次;投资110万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及3个村级互助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超95%。教育医疗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义诊助学活动惠及千家万户。
武陵村通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模式,推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1万元,集体经济分红覆盖全村。如今的武陵村,电网、天然气全域贯通,农贸市场、充电桩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鲜花小镇”项目让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创建文明村镇不是争得一块牌子,而是大家实打实的获得感。”村支书曾朝江说。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农耕村落”到“文明标杆”,大木镇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引擎、以惠民为落脚点,走出一条山区乡镇的文明振兴之路。这份“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文明之花的绽放,终将结出共同富裕的硕果。(文/记者 袁晓露 图/胡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