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林:电压可以转换 籍贯永不调档
日期:2025-06-06

石成林查看公司产品

初夏的江南,惠风和畅,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

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南北湖畔,有一家已经经营了40余年的电力变压器企业——浙江海盐变压器有限公司。该企业制造的“盐力”牌电力变压器,在业界享有盛名,覆盖全国并出口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家浙企的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涪陵人。他,就是浙江海盐变压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嘉兴市重庆商会会长石成林。

“轰隆隆……轰隆隆……”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浙江海盐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已是一派繁忙。

“这两天我们正在赶制无载调压油浸式变压器订单,目前已经完工两台,剩余的也在陆续完成喷漆、内芯组装和试验,完工后即可交付。”石成林如数家珍地介绍。

尽管在浙生活已近40年,石成林的一口乡音却始终未变:“我的户籍都还在白涛街道水源村呢!拿我干的是变压器这一行打个形象的比喻:电压可以转换,籍贯永不调档!”

生产车间里,蓝白色的火焰在指尖跳跃,如星雨般绽放;铜线在线轴的带动下缓缓缠绕,如候鸟既定的归巢坐标……恍惚间,我们好像又看见40年前那个青涩的少年,带着一股敢闯敢拼、不畏艰辛的精气神向我们走来。

走出去 开阔眼界积累经验

石成林是土生土长的涪陵区白涛街道水源村人。1979年,17岁的石成林高中毕业后,对种植养殖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在自家的田地里试种。“我是农民的孩子,土地对于我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石成林说,那几年,他家种的庄稼是全村长势最好的。“我们家是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石成林的脸上满是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石成林萌生了想要走出去闯一闯的念头:“我们这代人,虽然念家,但自小受家乡文化的精神滋养,身上就是攒着一股劲儿,驱使着我们要走出去看一看,开阔眼界、积累经验。”

因祖上世代经商,石成林的商业直觉相较于同龄人而言,要敏锐许多——当大多数人还在时代中寻觅时,他率先投资零售业,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当周围人纷纷跟随时代浪潮,大规模务工之际,他又另辟赛道,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走出大山,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想闯个模样出来,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念,石成林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敢于闯 不服输的涪陵品格

1986年,在家里人的介绍下,石成林来到浙江省海盐县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正好赶上当地乡镇石矿企业用人招工,就先安顿了下来,熟悉情况。”石成林说,因为自己力气不够大,在矿场只能干手推车的工作,每天往返拉石头,常常一天下来,全身又酸又痛。

短暂的时间、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工友、高强度的工作……初到他乡,这些都是石成林需要直面的问题。“我离家的时候,孩子才出生不久,说实话,每到夜里,我都很想念家中的妻儿,眼泪就止不住地流。”石成林说。但是想到自己走出来的初衷,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他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白天需要务工,石成林就晚上加班学习管理知识。“做在当下,才能积微成大。”石成林说,他要用踏实肯干撬动创业的杠杆,用涪陵人身上不甘人后的精气神拓展工作版图。三个月后,石成林成功晋升管理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敢闯敢拼的涪陵城市品格。1989年,随着企业改制,石成林开始独立承包一些石矿工程,在招工时,他尤其留意家乡人的务工需求。“我始终没忘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以及要干什么。”在石成林的凝聚下,越来越多的家乡人参与到他的工程项目,大家拧成一股绳,干得有声有色。

谋发展 版图里的乡愁投影

2003年,石矿领域发展步履放缓,变压器行业需求剧增,石成林当机立断,在海盐县投资成立了海盐变压器有限公司,抓住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也只多不少,只要肯学习和钻研,我相信一定能成功。”说起当年的抉择,石成林依旧自信满满。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根据自身情况,石成林沉下心来,前往沈阳学习变压器维修技术。待学成归来时,已经具备承接国家电网变压器维修工作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不断壮大、初具规模。2010年,石成林成功当选嘉兴市四川商会、重庆商会的首任会长。也是在这一年,他筹谋多年的回乡计划得以正式启动。

说干就干!在石成林的牵线搭桥下,截至目前,已有130余家浙企到涪陵进行了投资考察。对于赴浙取经的涪陵招商团队,石成林也是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助力。

此外,在重庆三峡移民安置工作中,石成林也充分借助商会的资源优势,先后帮助3000余名移民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教育等实际问题,用实业温度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守住根 “籍贯就是我的人生勋章”

“虽然我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但在当地人看来,我依旧是个‘外来户’,因为我的户籍仍然在水源村。”谈及不迁户口的缘由,石成林笑得十分坦然。他说,游子无论走得多远、风筝无论飞得多高,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时的路、牵引的线。

“可以说,籍贯就是我的人生勋章。”石成林说,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是他的情感坐标,亦是他对后辈们的殷切希望。

“当前,我正在参与筹建浙江省重庆涪陵商会。希望通过商会的创建,既让在浙的家乡企业家有一个‘温暖的家’,更期盼能够带动更多的资源,为家乡干更多的实事。”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石成林充满了干劲。

微风拂面。不远处,变压器生产车间传来的金属碰撞声犹如乌江边水源村清脆的鸟鸣;而那个40年前离乡的青涩少年,终是以自身的成长发展与柔软的乡土温情,完成了对故土最深沉的表白——这也是涪陵城市品格深层内核的另一种阐释:涪陵人既能像清水般渗透四方,又能如根须般紧握成长的土地。(文/记者 代川 罗菲菲 陈思 图/记者 黄河)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