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乘势而上 真抓实干 唯实争先 奋力跑出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涪陵区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三次季度例会交流发言摘登(一)
日期:2025-08-02
字 号:

7月31日,涪陵区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三次季度例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区上下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唯实争先,奋力跑出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交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分报表。会上,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白涛工业园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崇义街道、龙桥街道、蔺市街道、焦石镇、武陵山镇、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委、宏声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交流发言。珍溪镇、增福镇、大木镇、区经济信息委、新城区集团、临港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作书面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摘登。

抓项目 强产业 优创新 以产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委常委、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党工委书记 邓远峰

涪陵高新区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优创新,以产业创新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42.8亿元、增长2.1%,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28亿元、增长13.21%。

“招落服”一体推进,做大项目“支撑盘”。项目招引跑出“加速度”。签约项目39个、增长21.8%,协议资金219亿元,到位资金40.6亿元、增长29.7%。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新备案项目13个,投资额31.6亿元;新入库项目13个、增长116.6%,实现投资增量64.5亿元、增长 44.3%;新开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7个。项目服务打出“组合拳”。优化审批流程,项目审批时限由64个工作日压减至43个工作日;落实“四问四送”专项行动,开展送政策进企业60余次,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1亿元,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件。

“育改转”双向协同,构筑产业“增长极”。产业培育蓄动能。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7家;太极集团、万达薄板上榜2025年度重庆制造业“单项冠军”,葵花药业自研产品布洛芬混悬液获批上市,南瑞博瑞全球首台110kV混合绝缘油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智改数转”增效能。新增基础级智能工厂5个、达39个,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2个、达9个,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市唯一全国万兆光网试点园区已落实9个试点场景,即将启动建设;备案工业技改项目12个,总投资5.3亿元,完工技改项目3个。绿色转型赋新能。新增连众禾复合纤维、沃尔斯克科技等科技创新型、资源环境友好型项目20个;新备案光伏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2.94MW,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60MW。

“点线面”三维发力,激活科创“动力源”。创新平台点上突破。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有序推进,慧谷湖科创小镇科创酒店和联合科创中心正式投用,科创基地二期完成招标,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入驻;理工清科MOFs材料批量化制备中试平台入选2024年重庆中试平台。创新主体线上跃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入库科技型企业21家;页岩气等3家企业成功获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国仪清能等4家企业重点科研项目获重庆市企业科技联合攻关立项。创新生态面上成势。2025暑期智能建造算法集训营正式开营,国内外58名重点高校学生及27名科技工作者参训;产教融合中心吸引近1200名学员参训;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投入9.6亿元,完成登记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10亿元。

重招引、抓项目,优服务、强根基

加压奋进扛起产业发展硬担当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涛工业园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党工委书记 庹 灿

白涛工业园区聚焦项目招引、企业服务、安全发展等重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支柱地位持续巩固。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8.3个百分点。

聚焦项目攻坚,增强发展后劲。精准招商再结硕果。发挥“链长”机制作用,成功签约新项目16个,协议引资203.3亿元。项目谋划系统科学。确立“227”发展体系,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科学系统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154个,计划完成投资702亿元。向上对接有力有为。主动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和投资方向动态储备向上争资项目23个,成功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3个,争取资金4730万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建立重点项目“日研判、周调度、月报告”机制,通过微信群常态调度,指导实施技改项目27个,推进17个项目开工新建,45万吨高端铝板带箔等13个项目加快建设,秸秆产研示范基地等2个项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资76.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政务服务提质升级。创新打造“白涛·心服务”品牌,围绕“企业办事不出园”目标,推动建立“一站式、一次性、一体化、一张网”服务体系,协调解决问题24个。企业培育取得实效。新增市级瞪羚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2家企业入选市级未来工厂,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数字赋能优化管理。打造“一屏统揽、一图掌控、一键调度”数字化管理平台,相关经验获评重庆市改革创新成果,并入选经济领域、平安法治领域改革典型案例。中化涪化、建峰化工纳入全国万兆工厂试点。

筑牢安环防线,夯实发展根基。安全生产持续巩固。压实“属地+主体+岗位”责任体系,排查整治隐患561项。绿色发展纵深推进。扎实推进“一园一策一图”国家试点,启动市级绿色园区创建,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引进生物质航煤、磷石膏综合利用等资源化项目,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制度筑基 动能聚势 治理破障

三维驱动构建经济均衡发展新格局

崇义街道党工委书记 郑义柳

崇义街道以制度、动能、治理三维要素精准发力,持续巩固经济均衡发展良好态势。上半年,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限上社零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位列A档。

以制度要素筑基,提振发展动力。建强组织固根本。发挥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纵深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全街道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13%跃升至84%;坚持党建统领商圈治理,组建长涪汇功能型大党委,相关做法入选2025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服务对接零距离。12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服务1827家企业;193名网格员全覆盖对接4177家个体工商户。数智赋能提质效。整合政务、产业等多维数据,形成重点经营主体全景画像。

以动能要素聚势,厚植发展实力。强化招商牵引力。建立辖区闲置经营性空间台账,通过“街道牵线+业主协商”模式,引进企业72家,上半年新注册企业法人199家、个体工商户589户,分别增长31.8%、24.3%。夯实政策支撑力。精准链接金融、人才、补贴等政策资源助力企业发展,新入统企业11家,建立6家规上工业企业人才“存增量”台账,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316人,协调办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900万元,兑现“以旧换新”补贴1500万元。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功申报科技型企业2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均提升至66.7%。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2亿元。“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商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以治理要素破障,激发发展活力。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解决项目开工、电力燃气等问题96件。整合商会、行业协会资源,带动辖区企业增收超亿元、增利近500万元。尽心竭力配套提质。配合实施百花路排水改造、“鸳鸯楼”及周边文创打造等项目,协调优化公交线路,推动宝龙广场、建玛特周边经营环境不断改善。长涪汇获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秋月门社区获评“重庆优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力以赴保驾护航。构建“街道牵头、社区协作、网格互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企业整改安全、环保等问题116个;擦亮“汇调解”等品牌,解决涉企矛盾纠纷93件,街道调委会连续三年被市高法院评为市级优秀驻院调解组织。

聚焦“三力”优环境 激活发展新动能

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建高

龙桥街道做实做好“三服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上半年,GDP、固投、税收增速均居镇街前列,经济报表综合排名镇街第一。

党建统领聚合力。高位推动强统筹。党工委坚持定期研判调度企业发展情况,深化“领导联系+专员推进”机制,常态化面对面倾听诉求、点对点精准指导、一对一个性服务,班子成员带队走访企业137家次,专员跟踪协调278场次,解决问题95个。协同联动提质效。主动向区领导、上级部门请示报告,推动街道首家纯外贸出口企业富富旗商贸成功引进,福临石英砂等项目快速开工建设,沙溪温泉提档升级项目有序推进。横向互动优服务。发挥“商会+金融+企业”作用,为24家企业融资960万元;积极开展“三送”进企业27次,帮助34家企业获得各类补贴338万元;扎实落实“综合查一次”,组织“专家服务团队+责任岗位”全覆盖诊断,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优化服务增效力。强化全周期跟踪。不断优化前期助落地、中期抓建设、后期保生产机制,及时为25家企业代办审批事项82件次,有序推进在建项目5个,稳步提产项目4个。强化全天候响应。扎实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全程督促协调霄澄电工供能施工单位节假日无休,实现提前15天通蒸汽。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和企业志愿者帮助穗淼农业收砍青菜头并及时协调企业全量保价收购,挽回损失20余万元。强化全要素保障。聚焦项目建设,迭代升级“1+1+N”专班服务机制,基本完成苏石大道一期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并顺利建设。聚焦实际需求,及时帮助浙涪优材等5家企业解决用工300余人、公租房40套。

多维提质蓄动力。坚持精准招商。以“招商引资提升年”为主引擎,引进市外项目3个、协议资金3.5亿元、到位资金1.73亿元。招引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利税3000万元。坚持梯度培育。强化“一企一策”,推动企业能级跃升,引导企业技改和科研投入1.3亿元,帮助5家企业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4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坚持法治护航。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流畅运行“141”基层智治体系,主动承接园区剥离社会事务,一体推进涉企纠纷排查化解。

把准经济脉动 主动应变求变

扛起大街挑大梁、实干拼实效的蔺市担当

蔺市街道党工委书记 周新育

蔺市街道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主体跃升聚势、消费焕新破圈、数字赋能提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半年经济报表镇街第二,较一季度进升两位。

以主体跃升赢得增长主动。挖潜培优,筑牢硬支撑。新储备御澜泽等准规上企业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区第二。招大引强,注入新动能。招引市外企业9家,正在接洽17家;年产亿盒冻干药膳粥项目已成功落地。护航纾困,铸基提信心。坚持企业无小事,靶向攻坚痛点难点,解决美心停车难的渡口航线已获批复,景区上山快速通道完成勘察设计,旨在服务游客的君子驿站开工建设。

以消费焕新赢得市场主动。跟着风景去消费,串珠成链激活过夜经济。策划了“临江云海”“风吹稻田”等多条休闲农业乡村游路线,串联万松双生树、刀片民宿等网红打卡点,配套折上折过夜民宿套餐。循着趣事去消费,多元活动引爆暑期经济。锁定人流高峰,紧盯“年轻玩咖”,办好啤酒嘉年华、水上音浪节、暑期研学季,叠加背篓索道、运河夜游等潮流玩法,7月客流环比增加35%。奔着美食去消费,烟火街市点燃舌尖经济。上线村社干部“美食推荐官”,聚力推介白茶煎饺、溜达柴火鸡等地方风味,成立蔺小果商贸等村集体企业,将翠冠梨、蜂糖李等散货变尖货,同步打造“舌尖上的蔺市”夜市街区、“四季风物”集市,限上社零增速镇街第三。

以数字赋能赢得发展主动。打造“云游蔺市”智游中枢。“云游蔺市”小程序9月上线,将覆盖吃住行、游购娱、运健学等9类服务,实现指尖开启蔺市随心游,提供景区数字化建设样本。组建立体防控“全域哨兵”。1.8万个感知设备织密安全防护网,高空鹰眼、无人机编队等数字化手段驱动基层治理迭代更新,累计识别隐患86处。培育数字产业成长沃土。推动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积极为低空经济提供应用场景,吸引8家数字化企业落户,新增科企32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报表二季度镇街第一。

聚焦三域 平安筑基

护航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焦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 洋

焦石镇以优良作风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平安筑基、三域协同”工作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平安建设双轮驱动。上半年,经济报表5项指标位列A档。

聚焦市场环境,“三个优化”激活发展动能。优化营商环境。半年来,共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难题11项,招商引进企业7家、到位资金1700万元。优化法治保障。半年来,共查处假冒伪劣等案件9起,涉企警情下降35%,市场投诉量同比下降28%。优化安全监管。建立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库和动态台账166份,推广“平安商户”二维码,实现重点领域安全事故“零发生”。

聚焦国家战略,“三个迭代”护航能源建设。迭代矛盾化解机制。迭代升级“1237”工作机制,打造“气顺了”特色场景,实现由单点处置到综合施治的转变,半年来,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个、响应涉气网格事件68件,平均化解时长从4天缩短至1.5天。迭代服务保障体系。将页岩气项目建设服务由“多对多”迭代为“一对一”,与43家页岩气建设领域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为辖区22个页岩气项目保驾护航,镇域建筑业区外项目可用财力同比增长600万元。迭代企地共建模式。落实57名产业工人进圈入群,问计问需、听言纳策24条,硬化村道2.3公里,助农送水90车次600余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个。

聚焦基层治理,“三个强化”提升平安质效。强化网格支撑。搭建“1+3+14”矛盾纠纷“一站式”联合调解阵地,全覆盖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8名,充实下沉网格“N”力量286名,通过“一访、二查、三问、四疏”,化解矛盾纠纷140余件。强化数智赋能。设置20类125个风险点位,运用AI赋能,建立“警网融合”新模式,流转预警劝阻、矛盾化解等事件158件,办结率100%。强化共治共享。建立“1+5”和气院坝会机制,组建3支12人的“调得快”专家队伍和14支150余人的“平安哨”巡逻队,召开院坝座谈会22场次,推动落实民生实事14件,常态化开展村居治安巡逻,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2.5%,镇辖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平稳向好。

聚焦旅游主责主业 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武陵山镇党委书记 何继雄

武陵山镇聚焦旅游主责主业,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上半年,经济报表镇街第三。

聚焦旅游主业,让度假经济火起来。吃得放心。引进10家城区特色餐饮在武陵山镇开设高山分店,联合辖区39家餐厅开发“老腊肉、跑山羊、山珍鸡、冷水鱼”等4个系列12道菜品,推出“药食同源”康养套餐,提供线上外卖送餐服务。住得舒心。提档升级乡村特色酒店4家、高品质民宿11家、星级农家乐34家,引进特色露营基地5家,接待床位8000余个,露营台位1500个。玩得开心。启动“北纬30°花园城市”消夏季活动,举办武陵山大裂谷第四届极光音乐节暨西部高山手风琴节等文体活动,创新推出AI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六小龙503AI悬崖咖啡馆,开设“涪陵甄品”云海专卖店和德清广场夏季展销集市,避暑游车流量日均增长20~40%,接待游客突破161.4万人次、收入2.05亿元。

建设和美乡村,让城镇颜值靓起来。“点”上出彩。打造5处网红打卡点;建成湿地公园120余亩,环湖绿道3.3公里、休闲广场4500平方米,栽植花卉10万余株,新增绿地5.4万平方米,整治修缮传统民居15栋7520平方米;龙塘湖获评全区热门打卡点第1名。“线”上开花。依托全国最美农村路白武路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接公路武石路、武太路,推出乡村旅游特色线路4条,打造沿线鲜花打卡节点20处,种植绣球、月季等花卉5万余平方米。“面”上成景。武陵山镇获评全区首个市级巴渝和美乡村重点镇,市级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覆盖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8%、100%、88%;北纬30°鲜花康养小镇雏形初显,暑期常住人口超过6万人。

强化民生保障,让群众心气顺起来。服务“一老一小”便民。开通白涛——武陵山旅游公交和金子山村——大木花谷客运专线,开办区老年大学武陵山分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武陵山暑期分校。强化助农增收富民。7000亩高山糯玉米、5000亩高山蔬菜、300亩高山脆桃获得丰收,年产1000吨鲜食糯玉米加工厂投入运行;村干部直播带货助农销售农产品超300万斤,农民增收超4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GDP增速镇街第五。守牢安全底线护民。隐患整改率、风险化解率、群众满意率和安全感均为100%,实现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自然灾害亡人事件、森林火灾“零发生”。

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

拼出美丽涪陵建设高分答卷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国光

区生态环境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推进美丽涪陵建设,高水平保护的基础更加坚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二季度生态报表A档、全市第一,生态问题清单B档。

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打响“三大战役”。微克必抢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责任一条链、作战一张图、监管一张网、治污一盘棋、问题一本账、应急一本册的“六个一”治气策略,深入推进以工程减排为重点的四大“减排”,千方百计把污染物的减排量实实在在拿到手,截至7月29日,PM2.5浓度32.1微克/立方米(居全市7位)。从严从实推进督察整改攻坚战。对标整改方案旗帜鲜明抓推动促落实,第三轮央督94项问题已整改84项,余下10项序时推进。竭忠尽智打赢报表清单提档升级战。报表5项指标为A档,其中3项全市第一,清单由C升B。

以踏石留印的干劲打造“三种样板”。叫响“碧水”名片。扎实抓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黎香溪入选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长、乌江水质保持Ⅱ类,治水质效处于全市第一方阵。做靓净土家园。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57.3%,畜禽粪污资源化区域种养循环获评全市典型案例,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试算纳入全国试点。探索绿色制造。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气候投融资、近零碳园区三试点为引擎助推高质量发展,建峰公司获全市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1300万元。

以久久为功的韧性打开“三个局面”。抓要素赋能,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新局面。重大项目实行提前预审、一次告知服务,低风险项目实行告知承诺,环评当日可取,上半年审批项目环评49个、涉及投资155.8亿元。抓项目赋能,开启绿色低碳新局面。吃透政策、跑部对接,聚焦生态、跳出环保,上半年争取到位上级资金60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抓数字赋能,构建整体智治新局面。推动巴渝治水、治气、治废等实战实效,核心业务数字化率100%,566个体征指标“一屏总览”,84个智能预案实时响应,1318个事件高效流转。(本版稿件由记者夏林整理)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