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在重庆渝东南农科院采访涪陵榨菜种质资源优势
8月14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媒体来渝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涪陵,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4家中央、市级媒体的50余名记者,深入涪陵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零距离”感受涪陵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尤其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做法。
“我们选育了19个新品种,每一个都是科研人员风里雨里培育出来的百里挑一的优质品种,这也是涪陵能稳定种植70万亩青菜头的原因所在。”在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园,记者们通过观看宣传片,现场查看育苗情况,尤其是在讲解员“百天孕育、百分精选、百年品牌、百亿信赖”的生动讲述中,了解到涪陵榨菜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
“涪陵榨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开胃菜,走进这个园区,刷新了我对榨菜的认知,从一粒种子到餐桌上的榨菜,从一碟小菜到百亿产业,从传统手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线,都见证了涪陵榨菜产业的百年变迁和发展。虽然是第一次来涪陵,但收获非常大,以后再吃涪陵榨菜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科技日报地方记者部副主任滕继濮说,希望通过媒体人的多维度观察,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涪陵、立体的涪陵。
走进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们观摩了剪片、叠片、绕线、装配、智能试验等环节的生产流程。这虽然是一家老牌变压器企业,却让大家领略到传统工业推进绿色转型、节能降碳的生动实践。
“企业锚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下,从国内走向世界,将市场拓展到了沙特、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让我看到了涪陵工业的强劲势头。”中国青年报报纸总编室记者刘胤衡说,涪陵除了榨菜,工业报道素材也很有亮点,这让他非常惊喜。
来到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记者们参观了企业展厅、产品展台和智慧安环一体化平台中控室,被企业以“数字孪生+物联网”技术重构全域安全环保管控网络所折服。
“涪陵着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补齐国内新材料上下产业链短板。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智慧安环系统,不仅守住了安全环保底线,也为工业企业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涪陵经验’。”新华社重庆分社经济采访部记者田金文感叹道,涪陵作为重庆市制造业强区,以重庆华峰为龙头,布局建设两个“千亿级”产业生态圈,扛起了大区担当,让他深受震撼。
当前,涪陵区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紧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核心,多措并举筑牢绿色发展根基,通过精准布局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一批资源环境友好型项目正加速落地。在记者们的笔触下,将解码涪陵的产业活力与创新动能,展现涪陵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彰显活力涪陵的蓬勃之姿。
相关新闻
涪陵工业向“绿”而行
从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实验室里的“农业芯”,到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新能源变压器,再到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的智慧孪生“驾驶舱”……一部绿色变奏曲正在涪陵上演。8月14日,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中,由中央、市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逐“绿”涪陵,感受涪陵工业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崛起中的“含绿量”。
种质资源被称为“农业芯”,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位于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承担着芥菜、水稻、玉米、红心萝卜等多个种业创新任务,在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作为全国唯一系统性开展榨菜综合配套研究的科研机构,不仅建立了国内最丰沛的茎瘤芥基因库,更凭借强劲的自主研发能力,孕育出覆盖早、中、晚熟全周期的品种矩阵。
“过去的青菜头叶子猪都不吃,有刺毛还有辛辣味,渝芥优222品种的推广,实现了茎叶兼用。”在渝东南农科院副院长石萍萍的介绍中,将鲜食青菜头上市提前至10月底的渝早100、能减少劳动力投入成本实现直播丰产的渝直90等优质品种悉数呈现,丰富了人们对青菜头的认知,那就是“一样的青菜头,却有不一样的灵魂”。目前,科研人员正开展青菜头叶片饲料化研究,将有望实现涪陵榨菜和涪陵黑猪的种养循环。
围绕涪陵榨菜这一百亿产业,涪陵对青菜头品种选育的步伐永不停歇。近期,该院又在茎瘤芥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绘制全球首个茎瘤芥全基因组高质量遗传变异图谱,覆盖全国203份最具代表性的种质资源,构建起国际规模最大、解析最全面的基因组变异数据库,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一代榨菜品种筑牢了科学根基。
强化农作物绿色安全优质良种创新,为涪陵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品种支撑。但涪陵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却远不止于此。
在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台台融合风电、光伏技术的新能源变压器陆续下线,即将出口意大利。近年来,该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向绿电赛道转型,受到国外市场青睐,出口占比达20%,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接入领域的领跑者。
在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的智慧监控中心,一块巨大的3D屏幕上正实时呈现着园区4000余亩土地的全貌:8000余名员工的运动轨迹以动态光点形式精准标注,原料罐区等15个重大危险源的温度、液位、压力等数据实时跳动,100多个地下污水管网的流速流向清晰可辨……这是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安环一体化管控平台带来的全新管理场景。作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该园区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为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涪陵工业向“绿”而行、蔚然成势,以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涪陵将绿色制造体系纳入“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和“1238”产业科创布局加以推进,发挥首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优势,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迄今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9家,全市排名第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凸显。(记者 周庆 刘雷 汪媛颖 何乾健 黄河 实习生 刘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