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指导服务
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指导服务
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司法局公布“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文明执法典型优秀案例名单,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的《“陵情执法”助力“非遗”泡菜破茧国际》成功入选最佳典型案例。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有温度的执法推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腾飞的创新实践。
酱腌菜生产在涪陵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3月,重庆某食品企业在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收购了周边农户20余吨新鲜萝卜、菜块、青椒,进行洗切等粗加工后,放入42个陶土缸发酵生产“古法泡菜”。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存在诸多问题,如“三防”设施缺失、地面未硬化、缺乏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等,现场并不具备食品生产经营获证条件。如果单纯采用强监管、重处罚手段,不仅会导致本地农户农产品滞销,还可能引发当事人的抗拒心理。当事人认为农业企业创业艰难,市场监管部门应给予更多理解和通融,高额罚款不仅无法解决实质问题,还会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秉持“服务型执法”理念,多次上门指导企业整改。执法人员到整改施工中的厂房,从生产线组装方式到排水沟井盖尺寸,每一个细节都给出专业建议,助力企业建立标准厂房。在短时间内,原本简陋的毛坯厂房摇身一变,成为设备标准化、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并一次性顺利通过食品生产现场核查。企业成功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企业硬件条件改善后,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多次向当事人强调建立标准的重要性。他们深入分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生产工艺规范化、标准化而展现出的强劲生命力和品牌力,指导当事人将传统古法泡菜生产工艺与泡菜生产国家标准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新妙木鱼山古法泡菜制作技艺”应运而生,不仅焕发新生,还被命名为“重庆市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在执法人员提醒下,当事人及时申请“木鱼山”注册商标,有效保护了自身知识产权。
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进一步建议企业开展认证工作,并向其详细阐述了认证认可的两大优势:一方面,“绿色食品”等认证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国际工艺认证有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市场监管局的引导和帮助下,该企业成功通过美国FDA认证,顺利对接美国和欧洲市场,让“古法泡菜”走向世界。
涪陵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转变执法理念,在推动案件查办过程中,始终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确保定性准确、裁量适当,使当事人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主动接受并履行处罚,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法律尊严。同时,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积极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相关要求,监管与服务并重,指导企业高效获证、合规经营,还根据行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策略,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赢得了当事人的衷心感谢,也为属地菜农保障了稳定销路,获得属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该企业摆脱了“投入大、收益小”的困境。近半年来,“古法泡菜”出货量接近1000吨,通过FDA认证后,企业已与美国、丹麦等海外市场展开合作,经营收入达640余万元,产品单价比同类产品高出15%。企业负责人刘某专程前往涪陵区市场监管局,送上一面印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热心帮扶企业发展”字样的锦旗,表达诚挚谢意。
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的这一文明执法案例,是涪陵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与成功范例,同时也是涪陵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文明执法,以优质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记者 何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