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州西路充电小微停车场
日前,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公布“小案小事”治理典型案例名单,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涪陵区城市管理局报送的《三举措让城市文明“归位”》上榜。
停车难、停车贵,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2023—2024年,涪陵共改建停车场180个,“见缝插针式”增设停车资源,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4.3万个;建成投用涪陵城望州西路充电停车场、赖八省路停车场等小微停车场48个,新增小微停车泊位3000个,方便群众就近停放车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四老”区域停车难。
巧用“边角料”
因地制宜建停车场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场车位日益紧张。占道停车等现象时有发生,高峰期车位更是一位难求,涪陵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为切实缓解停车压力,区城市管理局、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有效利用涪陵城市零星空地、闲置空地、桥下空间等“边角料”,因地制宜打造小微停车场。
“以前,望州西路充电小微停车场是一块闲置地,环境脏乱差。”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商圈周边停车难问题,积极与荔枝街道等单位对接,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多方协调,决定建设停车场,在发挥地块最大利用价值的基础上,有效盘活闲置零星地块。新建的充电小微停车场,有41个车位、19个充电桩,可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还解决了周边小区、医院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谈起新建的望州西路充电小微停车场,市民肖先生竖起大拇指说,以前去办事,找不到车位。现在车位多了,还有指示牌引导,停车不愁了。
治理三举措
让城市文明“归位”
在推进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中,涪陵区聚焦不规范停车,从“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大民生”问题,探索“党建+”“智慧+”“文明+”模式治理不规范停车,让城市更加高效智能、更加便捷有感,让城市文明“归位”。
“党建+治理”,让停车位多起来。针对停车难问题,依据车辆出入条件、停车实际需求、行人过往安全等因素,充分挖掘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改建停车场180个,“见缝插针式”增设停车资源,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4.3万个。“党建+居民自治”,实现停车与生命通道双畅通。各街道党工委精心指导,区城市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引导小区业委会按照“盘活资源、有偿使用、收费偿付、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推动新增小微停车泊位3000个。“党建+共享”,让停车位“活”起来。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办公区、住宅区的停车矛盾,充分利用办公停车和居住停车在停车时间、空间上的互补性,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让停车位“活”起来,居民停车变得更简单。
“智慧+管理”,让停车更加便捷。在涪陵江南城区试点安装地磁等智能化停车设备,以地磁识别车辆进出场、巡查人员录入车辆信息、短信推动提醒车主停车时长和费用,实行扫码支付或ETC无感支付,实现临时占道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统一监管和运营维护。“智慧+检测”,让违停无处遁形。运用“智能要素超市”,接入并上架多种AI算法,在马鞍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等9个镇街的293路监控上试点部署了机动车违停、打架斗殴识别等31类算法,实现工作人员线上呼叫驶离。“智慧+隔离”,让停车更加规范。针对机动车违规驶入人行道、侵占行人通行空间、损坏市政设施等问题,新增兴华东路东站天街、荔圃路以及中山路涪陵城七校白鹤梁校区大门右侧人行道隔离桩22个、清理私设隔离桩(墩)35个、清理私划停车位(线)40余处。
“文明+劝导”,“劝”走不文明。结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组建32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交通劝导不停歇·助力文明安全行”文明劝导活动,对沿路停放的机动车、电动车等喊话劝离,共同维护交通秩序。“文明+宣传”,理念入人心。通过网格员敲门宣传、户外大屏、村村通广播等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倡导群众文明停车,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保障道路通畅。“文明+活动”,传递新风尚。开展“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文明交通 携手共创”等主题宣传活动34场,强化宣传效果,引导市民自觉抵制占用盲道、人行道、应急车道、消防车道等违法违章停车行为,倡导停车入位、停车有序、停车付费的文明风尚。
未来,区城市管理局将继续针对群众关切、反映强烈的身边“小案小事”,推进专项治理,深挖城市潜在剩余空间,统筹利用闲置用地、边角地及桥下空间,精细、科学设置停车泊位,覆盖老小区、老校区、老医院、老商圈等“四老”区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做实“大民生”,最大限度释放停车空间,有效缓解涪陵城区停车难题,助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记者 徐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