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涪陵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系统谋划了涪陵未来城市发展路径,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的奋斗目标。会后,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吴辉接受区融媒体中心专访,就全会精神及相关部署进行深入解读。
记者:吴部长您好,请问本次全会的主题主线是什么?
吴辉:本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助力全市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团结带领全区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城市发展、服务、安全、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努力在全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走在前、作示范,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涪陵力量。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本次全会的基本情况?
吴辉:出席本次全会的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共42人。非区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区级领导同志,曾任区(地、市)四大班子实职的正厅级离退休老同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涪陵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黎勇书记代表区委常委会讲话,在全会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记者:本次全会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辉:这次全会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
记者:《意见》为涪陵未来城市发展设定了哪些具体目标?
吴辉:《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的目标要求。提出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之际,实现“六个显著”,既创新之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宜居之城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美丽之城整体风貌显著改善;韧性之城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文明之城社会风尚显著向好;智慧之城治理效能显著释放。
到2030年,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渝东新城主引擎动能充分释放,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成渝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展示全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窗口。
到2035年,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基本建成,渝东新城主引擎动能更加强劲,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全国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记者:围绕这些目标,涪陵将推进哪些重点任务?
吴辉:《意见》提出了推进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建设的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要加快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动态优化全区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强化江南城区和涪陵经开区双核引领,建设白涛区块为涪陵城市副中心,深化新妙、珍溪、焦石、龙潭等重点镇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强化坪上片区、武陵山片区、沿江片区三片协同。
二是要加快培育城市创新发展新动能。全面构建产业科创体系,培育科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牵引“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增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配置能力。
三是要加快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力争到2027年建成北纬30°花园城市,聚焦宜居利居乐居一体推进城市体检更新,完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四是要加快推动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全域城市环境治理攻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塑造全域整体大美格局。
五是要加快提高市域安全韧性水平。健全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迭代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完善城市安全应急机制。
六是要加快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创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七是要加快增强城市数智化治理能力。迭代升级城市数智底座,打造高能级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
记者:全会围绕目标任务提出了哪些改革举措来激发动力活力?
吴辉: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我们将重点从四方面激发加快建设重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渝东新城主引擎的动力活力。
一是要创新城市治理机制。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
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探索推广以项目自平衡为核心的投融资模式,探索城市建设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综合开发,强化政金企协作,强化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相结合。
三是要健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构建城市规建运治问政于民机制,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鼓励引导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共建,强化先进典型选树培育,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涪陵实践。
四是要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走出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新路,探索“强村公司”“乡村CEO”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记者 袁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