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中教育集团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二幼教育集团开展园长培训活动
城七校教育集团兴涪校区风景如画
南沱中心校学生到城三校开展篆刻活动交流
随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集团化办学如一场“春雷”,在涪陵区的教育发展版图上激荡出澎湃回响。
为破解城乡教育学位不均、师资不均、质量不均等教育难题,涪陵区将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教育工作、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重塑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单兵突进”到“全域共生”,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探索。
涪陵区按照“优质引领、资源共享、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思路,实施名校带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农村学校的“四带”战略,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12秋期,涪陵区教委初始探索“合并型、托管型、合作型”集团化办学1.0版,将涪陵十九中、农村学校义和镇中学、边远山区学校镇安中学托管给涪陵十四中,试点集团化办学,在全市率先启动办学模式改革,吹响集团化办学的号角。随后进入逐步拓展和快速发展期,到实现规范发展的平稳过度,迎来了“领办型、引办型、合办型”2.0版。在借鉴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成功经验基础上,涪陵城七校、涪陵实验小学、涪陵城六校教育集团相继组建,分别合并薄弱学校。通过一体化管理,在合并后两三年时间内,城七校兴涪校区、实验小学天湖校区、城六校乌江校区成长为优质学校。2018年,涪陵区组建实验中学、九中、十五中、十六中4个教育集团,赋予教育集团龙头学校的统筹调配和统一管理权。
从2019年起,区教委开始探索实施跨学段、跨区域和特色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涪陵实验中学“高中+初中”、涪陵巴蜀中学“初中+小学”纵向教育集团,建立浙涪友谊学校“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涪陵城三校“书法特色”教育集团,推动集团化办学向多模共存、跨段共建、特色共享迈进;组建区幼、机关幼、二幼、三幼、五幼5个学前教育集团,实现全区27个镇街、131所公民办幼儿园100%纳入集团管理;创新“五同”(计划同频、管理同轨、课程同构、研修同参、教师同济)管理模式与“双向捆绑考核”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增强优质资源供给、优化评价机制,涪陵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日趋成熟,也开始迈入成效拓展的“紧密型、联盟型、帮扶型”3.0版,形成了管理相融、教学同步、资源共享、品牌同塑等10项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涪陵区兼顾老城区与新城区、城区与乡村、公办与民办,共分类组建高中教育集团2个、初中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6个、幼儿园教育集团5个,实现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全体幼儿园全覆盖。
数据显示,自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涪陵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成效明显提升,全区小学四、六年级学业检测平均成绩和初中毕业生市级重点高中录取率大幅提升,释放出优质教育资源最大能量。
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来激活每一所学校的潜力。涪陵区以“集团化办学”破题,打破传统教育资源的区域壁垒,名校引领、强弱携手,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交出了“共享同一片教育蓝天”的民生答卷。
部分教育集团展示
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
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是涪陵区集团化办学的首个试点。
2012秋期,涪陵区教委将涪陵十九中、农村学校义和镇中学、边远山区学校镇安中学托管给涪陵十四中,试点集团化办学,后涪陵十九中因发展成熟而独立运行。目前,十四中教育集团形成了“三校一集团”的办学格局,拥有涪陵十四中、涪州中学、义和中学3所成员学校。
十四中教育集团十四中本部、涪州中学生源辐射面达到涪陵江南城区近三分之一,片区涵盖老城、新区,每年招收初一新生2000人左右,承担了全区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总人数的20%;义和中学生源辐射义和街道和李渡新区城乡结合部,每年招收初一新生260人左右。
针对学生基础良莠不齐的现状,该集团以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提升、人才交流、校本课程开发、高效课堂推进等“五大工程”提速集团办学发展,建构了“普通学生理想发展,优秀学生卓越发展,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学生成长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教学创新,持续优化教学流程,中考成绩持续优异,考入市级重点中学的人数、优分人数等指标连续二十余年位居涪陵区首位。
义和中学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有着较大差距,通过集团办学,师生深度融合,学生学业成绩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与十四中本部的优质均衡。
涪陵城七校教育集团
涪陵城七校教育集团是在借鉴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成功经验基础上,组建的首批小学学段教育集团之一。
集团成立于2021年,现有城七校兴涪校区、白鹤梁小学2所一类成员学校,白涛实验小学1所二类成员学校,白涛中心校、焦石中心校、罗云中心校、大木中心校4所三类成员学校,形成了本部校区、兴涪校区、白鹤梁校区、白涛校区的“一校四区”办学格局。
集团围绕“学而有异、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各校区“同步、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助力学生阳光而有个性的成长。一类成员学校全面实施个性教育,实现龙头学校文化引领下的一体化发展;引导二三类成员学校找准办学优势、挖掘办学潜力,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如白涛中心校的“博爱教育”、焦石中心校的“孝悌教育”、罗云中心校的“养成教育”等,不断提升办学内涵,逐步实现同步优质发展。
聚焦师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内容。集团按照“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优秀、八年骨干”的“1358”教师培养机制,实施教师队伍一体化培养,成立新进教师成长工作室、学科名师工作室、优秀班主任工作室16个,相继选派160余人参与工作室研修。坚持开展“一月一次大教研”活动,每期邀请市内外专家到校开展“七校大讲坛”系列专题活动,各成员学校同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在全区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集团每年荣获一等奖,各成员学校稳居同类学校前列。
集团化办学以来,一类成员学校兴涪校区由原来的443名学生增长到5400人,成功创建全国篮球、足球、网球、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白鹤梁小学由原来的700余学生增长到3500人。学生获奖人数达2475人次,教师在各类市区级赛课活动中获奖人数达184人次,充分彰显集团整体育人成效,实现“1+1>2”的集团化办学聚变效应。
涪陵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涪陵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合并办学模式的进阶。
2012年,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深化合并办学,由原涪陵实验小学和荔枝红庙小学合并成立实验小学北斗校区、实验小学天湖校区。2024年,加强了集团化办学,现有涪陵实验小学、十三校、新妙中心校、石沱中心校、增幅中心校5所成员学校。
集团以“全面育人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牵头学校与各成员学校一道制定集团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学科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每期组织教师到成员学校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努力缩小集团化办学的几所学校的办学差距,提升成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集团化办学以来,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化办学的实效,推行统一教学管理要求,以实验小学教学管理为蓝本进行课程开设、学科要求、课堂模式、教学研究、教学活动、学月检查统一。目前,5所学校基本达到要求一致、步调一致、效果一致。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集团化办学质量的主要捷径之一。集团将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让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小学联合教研,各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视导,举行青年教师赛课等,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
办学不是趋同,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发展成为优质学校。集团将以更坚定的态度、更快的步伐,扩大集团化工作成效,深度融合成员校间理念求同、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多维突破,开创集团校工作新局面。
涪陵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是涪陵区探索实施跨学段、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之一。
2019年,为推动区域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涪陵实验中学牵头组建涪陵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包括涪陵一中、涪陵二十中、涪陵十九中、涪陵二十一中,实现了初高中教育阶段的全覆盖。
集团以“共建共享、协同共进”为原则,建立了管理共融、资源共享、文化共育、招生共抓、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六共机制”,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协同、成果共享”的集团化办学生态。
近三年,集团内教师双向交流累计超20人次。其中,龙头校(涪陵实验中学)选派12名骨干教师,前往涪陵十九中、二十一中任教,教学成绩优秀,获一致好评;涪陵十九中则选派5名教师到龙头校跟岗学习,回校牵头开展校本教研,带动本校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依托涪陵实验中学夏林、罗艳等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送教、专题研讨和示范课活动,活动覆盖成员校教师100余人次。
在教学教研上,每学期制定统一教学计划,避免“校际教学脱节”。同时,建立“涪陵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教学资源库”,收录集团内的讲义、教案、课件、练习、试卷等资源,集团校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办学质量得到了同步提升。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集团化办学以来,各成员学校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一中的“四抓四促”教学策略,二十中的“德育为品牌、艺体为特色、日语为亮点”办学路径,二十一中的“君子品格”教育实践等,实现了多维度的协同发展,为区域中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涪陵巴蜀教育集团
涪陵巴蜀教育集团是涪陵探索实施跨学段集团化办学开出的另一朵“花”。
2021年,涪陵巴蜀中学牵头成立教育集团,现有成员学校4所,包括涪陵巴蜀中学(集团本部)、涪陵第十二中学校区、涪陵中峰中学、涪陵李渡小学。
集团坚持“共享·共生·共赢”发展理念,以教师、干部、教研“三大交流”为抓手,构建九年一贯制优质教育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以来,以教师交流多样化,让优质师资“动”起来。采取“派驻+跟岗”、在线教研和双向轮岗等方式,实现学段衔接、学科互补。以干部交流常态化,让现代治理“联”起来。建立“集团大办公会”制度,成员学校与本部中层干部交叉任职,推动管理制度、校园文化一体化落地。以教研交流一体化,让课堂效能“高”起来。集团内统一教研计划,教师同研备考策略、同台献课,提升集团内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与核心驱动力。以课程与活动共建,让学生成长“融”起来。涪陵巴蜀中学与李渡小学联合开发“小初衔接”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师资、评价无缝衔接,引领李渡小学跨越式发展。
集团从管理、教研、师资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走出了一条“纵横协同”的集团化办学特色之路。“横”,即涪陵巴蜀中学以重庆巴蜀中学教育集团为引领,用原汁原味的巴蜀教育助力涪陵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主城与区县教育协同;同时又以涪陵巴蜀中学为集团引领校,引领十二中校区、中峰校区协同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纵”,即涪陵巴蜀中学与同招生片区李渡小学跨学段协同发展,通过教师交流、课程建构、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教育同盟协同发展。
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书法特色教育集团
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书法特色教育集团是涪陵区探索特色化教育集团建设新路径的典型案例。
2023年,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涪陵城三校作为全国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牵头成立了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书法特色教育集团。集团现有二类成员学校:城区第十一小学校、南沱镇中心小学校,三类成员学校:蔺市街道中心小学校、致韩小学、蔺市中心校、堡子小学、珍溪中峰小学。
集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思路,对集团内各学校管理加强指导,尤其在书法、师资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协助南沱中心校成功创建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开展每学年定期交流,根据工作需要由城三校直接选派书法教师到成员学校上课。充分发挥集团内“学科工作坊”功能,吸纳校教师加入“学科工作坊”,指导集团内各校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其教研能力。以教学研究为抓手,定期组织校间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和同课异构活动,在相互评议课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集团坚持把书法教育特色品牌放在首位,加大书法教师培养力度,打造书法卓越课堂,开展六年级学生书法优秀作品收藏典礼、书法节、义写春联等活动,承办重庆市第三届书法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等,推动书法特色纵深发展,实现以“墨香润心,文化育人”。各成员学校注重书法特色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开发了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涪陵城区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
涪陵城区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是涪陵区通过探索跨学段、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后,又打破公私界限方式,将民办幼儿园整合到集团化办学而应运而生。
集团成立于2022年,由涪陵城区第二幼儿园作为领航园,构建了覆盖4类29所园所的分层管理体系。有一类园5所(二幼总园、二幼杨树园、二幼江山园、二幼靖黔园、二幼涞滩园),二类园6所(新妙中心园、增福中心园、龙桥中心园等),三类园7所(新妙新星幼儿园、巴乐幼儿园、中慧幼儿园等),四类园12所(益智幼儿园、顺江社区幼儿园、金禾幼儿园等)。
集团秉持“共建共享、多元共生”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教共体建设与学前教育改革。定期召开“优质均衡·共享发展”教共体办学工作会、“一园一品一特色优质均衡促发展”等专题会议,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整体提升。聚焦教研创新,由新妙中心园开展的涪陵区“自主游戏视域下师幼互动”观摩研讨活动,涪陵城区第二幼儿园开展的“《评估指南》下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片区联合教研,马鞍龙井湖幼儿园开展的涪陵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等联合教研活动,破解实践难题,激活内涵发展新动能。
集团聚焦教师赋能,推进跨园走教机制,组织骨干师资走进成员园开展实践指导,以“课程示范+教研研讨”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共体师资专业素养协同进阶。未来,将持续秉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园模式,进一步推动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孩子们创造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环境。(文/记者 周庆 图/涪陵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