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强教必先强师 涪陵以师资建设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
日期:2025-09-10
字 号:

涪陵巴蜀中学教育集团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涪陵实验中学教师外出参加智创未来—AI赋能教育教学整体能力提升培训

清溪中心校夏兴旺语文工作室开展教学研讨

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今年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建成一支师德清正、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师德建设为引领

精准赋能教师转型

《纲要》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涪陵区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美好心灵。

作为一所三峡移民迁建校和寄宿制小学,清溪中心校面临着众多乡村学校的共同挑战:学生数逐年下降,教师年龄偏大且教学理念方法需要更新。

面对挑战,该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党建+教师”“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多维成长平台,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与教学技能培训,在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小班化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

该校聚焦短板,围绕“新课标解读与实践”“信息技术赋能课堂”“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主题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受到学生广泛欢迎,2023年被评为重庆市声乐艺术特色学校,2024年该校少先队获评重庆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名师引领与数字赋能

构建多维成长体系

涪陵区积极与市内外名校合作,通过“名校引领+科技赋能”模式,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今年是涪陵巴蜀中学创立10周年。该校师资建设既继承了重庆巴蜀中学的“人才强校”战略,又结合了涪陵本地实际,形成了“理念统一、分层培养、特色落地、数字赋能”的完整体系。

涪陵巴蜀中学不仅实行“1年站稳讲台,3年得到信赖,6年成为骨干”的教师成长136计划,而且构建起班主任成长123计划(即新入职教师必须通过1年的德育工作跟岗实训获得助理班主任资格,通过2年的助理班主任工作获得班主任任职资格,通过3年的班级管理实操成为可信赖的优秀班主任)。

通过“青蓝工程”“领雁工程”“红烛工程”和“灯塔工程”形成师资建设五级培养体系。涪陵巴蜀中学聚焦教师专业水平、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和干部领导能力提升,采取综合专家指导、理论深造、课题研究、跟岗实践、考察学习和学术交流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名优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管理干部。

此外,该校立足数智教育,借助“巴蜀云校”,利用大数据诊断课堂,开展AI+5G远程教研,聚焦“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拓展育人新维度。

集团化办学与分层培养

激活教师发展潜能

涪陵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数字赋能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高效配置教育资源,创新教学研究,探索“云课堂”实践应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截至目前,涪陵兼顾老城区与新城区、城区与乡村、公办与民办,共分类组建高中教育集团2个、初中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6个、幼儿园教育集团5个,实现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全体幼儿园全覆盖。数据显示,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涪陵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成效明显提升,全区小学四、六年级学业检测平均成绩和初中毕业生市级重点高中录取率大幅提升,释放出优质教育资源最大能量。

面对“双减”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新挑战,涪陵实验中学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牵引工程重点强化落实。该校实施党建引领行动,健全“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推动党建与教师专业成长深度融合。

该校还探索“分层培养、创新驱动”的教师成长路径。对于青年教师,推进“1357”培养机制(1年合格、3年胜任、5年优秀、7年骨干),为新教师配备业务、班主任“双导师”,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师培训模式上,该校既坚持“引进来”——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名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实操指导,又注重“走出去”。特别是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该校制定系统性外出研修计划,分批组织教师前往教育改革先行区域的优质学校,通过跟岗学习、听课研讨、交流座谈等方式汲取先进经验。

全方位支持保障

夯实教育强区根基

涪陵区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强化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教研员、名校长、名书记等“五名”工程建设,优化健全人才成长路径和培养模式。近年来,涪陵区坚持规划与投入“双保障”,夯实教师队伍发展基础;聚焦理想信念与师德师风“双引领”,筑牢教师立德修身根基;把牢从教入口与职后发展“双关口”,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

“十四五”以来,涪陵积极改善教师学历、学科和年龄结构,组建名师名校长和特色工作室40个。涪陵区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师“2+2+2”专项培养,投用涪陵区教师发展中心,落实五年一周期360学时全员培训制度。

接下来,涪陵区将围绕“两个量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配备,着力控制教师总量,着力优化教师增量。聚焦“三个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教师结构,加大选聘分流力度,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加大转岗力度。关注“两个效度”,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提升师资培养培育质效。

未来,涪陵教育将以其显著的辨识度、精细化的工作颗粒度和不断提升的群众满意度,实现教育质量的增量跃升,为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文/记者 温显杰 图/受访单位供)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