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教育者群像: 躬耕杏坛守初心 师恩无言书芳华
日期:2025-09-16
字 号:

田也

许勇兵

陈思睿

李小燕

教学中用情用智,因材施教;工作中勇挑重担,潜心教研;生活中严慈相济,亦师亦友……他们踏着晨曦,披着星光,筑梦杏坛守初心,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与发展,更是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引路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平凡而动人的教育故事。

李小燕:精进笃行 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高级教师李小燕,现任涪陵高新区学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兼任李渡小学党总支书记。他是涪陵区第六届党代表,还是重庆市教师资格面试考官、家庭教育督导专家、区政府教育督学及中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多次荣获市级区级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十佳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49岁的李小燕,一直扎根高新区学区,始终精进笃行。他以“党建引领同心圆,强基聚力促发展”为引擎,科学制订高新区学区“135”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系统推进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通过实施学段贯通培养,构建“学区+名校”协同模式,在学区内组建10个发展共同体,携手区内集团校及市内外多所知名学校(包括重庆主城、浙江路桥、四川乐山等地名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推动高新区教育迈入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李小燕还带领学区党委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党支部共建党建共同体,深度融合“红岩精神”与川东造船厂本土红色资源,倾力打造“红帆领航·卓越高新”党建品牌,并融合“铸魂、创学、培师、育才”四维理念,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变革与育人方式转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红帆之才”,为区域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在知与行合一之中,于守正与创新之间,他以教育匠人之心,铸就平凡岗位的非凡担当。李小燕说,他始终坚信:信仰如灯塔,行而不辍,是驶向理想彼岸唯一的舟楫。

陈思睿:仰望星空 滋养学生人文底蕴

涪陵高级中学校教师陈思睿,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积极践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志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底蕴丰厚、智慧通达、视野广博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于时光的深处,守护信仰的火种”,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兼职党课教师,陈思睿将理想信念视为立身从教之本。她长期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由她主讲的党课《坚守·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深入挖掘家乡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李蔚如的感人事迹,以真实故事生动诠释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与使命担当,将党的理论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弘道铸魂育人。

在历史课教学中,陈思睿坚持“读史、悟史、求真”的教学观,带领学生“重返”历史现场,在历史的星空中“摘星星”,其所教班级学生历史平均分位于年级前列。在课堂外,她依托校史资源,组建“涪州人文之声”社团,带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诵读涪州诗词,讲述涪州故事,在地方文化的“诗、曲、人、事”中“春风化雨”滋养学生人文底蕴。2024年,社团案例荣获“重庆市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典型案例二等奖。

从教以来,陈思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守育人之本,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活力。六载耕耘,初心如磐。陈思睿以赤诚的理想信念为根基,以文化人的智慧为路径,在立德树人的征途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青春力量。

许勇兵:坚守讲台 廿三载躬耕育桃李

在涪陵山区的晨曦中,总有一个身影比鸡鸣更早唤醒校园。23年来,他如老黄牛般深耕三尺讲台,践行着“让学生吃好饭、睡好觉、读好书”的朴素承诺,让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翻山越岭,飞向远方。他就是涪陵十七中教师许勇兵。

农村孩子的英语基础薄弱,曾是横亘在求学路上的“绊脚石”。2000年初,许勇兵刚入职时,发现有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音标也读不准。他一头扎进英语教学研究,编出“字母顺口溜”,从音标基础教学开始,带领孩子们畅游英语世界。

“让学生吃好饭、睡好觉、读好书”,是许勇兵当班主任时挂在嘴边的话。在23年班主任生涯里,他的脚步踏遍了周边12个村寨的山路。他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还一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资助困难学生。

担任年级组长的18年里,许勇兵带着老师们践行“犁耕人生”的韧劲,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种进每届学生心里。从2007年陈涛“重本零突破”,2010年周廷刚考入大连交通大学;到2013年钱瑶瑶考入中国林业大学,实现学校“211”零的突破;再到2025年卢杰、蒲林烽分别拿到985、211录取通知书,他用坚守让一个个农村孩子实现大学梦。

当被问及坚守的理由,许勇兵说:“农村教师要让孩子们知道,大山挡不住梦想。我不过是守着这片土地,帮他们把梦想的种子种得深一点,长得壮一点。”

这便是一位乡村教师23年的坚守,他以爱心为犁,以责任为种,在乡土教育的田野上,种出无数向阳而生的希望。

田也:守护童心 探索儿童本位教育

田也是涪陵区第二幼儿园总园大三班教师,从教已有11年,其构建“观察—体验—成长”幼儿本位的班级活动模式,聚焦幼小衔接关键能力,助力孩子科学过渡,展现了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辛勤耕耘。她相继获涪陵区“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5年前,二幼新搭建了一个攀爬架,虽然设计精美,但孩子们却很少光顾。“我们大人觉得挺好玩的,孩子们真的喜欢吗?”田也说,当她看到无人问津的攀爬架时,她突然惊醒:老师们用心搭建的“乐园”,可能从未走进孩子的心里。

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幼儿园领导的支持下,田也发起了“二幼小主人——宝贝当家”计划,开展“最喜欢的活动区”问卷调查,并让小朋友们将理想中的幼儿园呈现在画纸上。还邀请小朋友参与设计,与设计师面对面对话提出设计建议,如小朋友提出的“能不能把屋顶换成五颜六色的玻璃,像钻石一样,太阳一照,地上就像彩虹在跳舞!”的建议得到采纳。

如今,在二幼的一角,曾经冷清的攀爬架被改造了,孩子们参与了设计,有高低不一的小房子和软梯,有的顶上嵌上了彩色玻璃,还增加了滑滑梯。田也说,那个旧攀爬架就像我们固有的教育观——精心设计却脱离儿童,追求完美却失去活力。现在的攀爬架充满了笑声,从华丽的摆设,变成了有生命的乐园。它也在提醒我们,环境不再是完美成品,而是留白的画布;教师不再是决策权威,而应俯身倾听每一颗童心。(文/记者 周庆 图/区教委供)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