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检察官在涪陵区城七校白涛校区开展普法活动

2024年9月,检察官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
在法与情的平衡点上,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未检团队用“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的灯塔。
“检察官,我考上大学了!”今年夏天,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办公室里传来喜讯。电话那头激动的声音,让检察官朱清容欣慰不已。这已是该检察院未检团队近年来通过精准帮教,成功助力的第17名考入大学的涉罪未成年人。
全方位帮教 让迷途知返有路径
面对涉罪未成年人,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未检团队始终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在办案中,团队始终坚持“一案一策”个性化帮教方案。“我们不仅要办好案件,更要教好孩子。”团队负责人强调,“每个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化,用法去指引。”
涪陵未检团队创新构建了学校型、社区型、企业型三位一体的观护帮教体系,为不同特点的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最适合的矫治环境。2023年4月,涪陵区崇义街道荔枝园社区“莎姐·检护涪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正式揭牌运行。这里不仅是法治教育阵地,更是涉罪未成年人重拾信心的港湾。
“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人生方向。”在观护基地接受帮教的小王说,之前他因一时冲动参与打架斗殴,在检察官和司法社工的耐心帮教下,如今自己已重返校园,成绩稳步提升。
对于不适合继续求学的未成年人,团队注重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观护基地,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确保“回归有路、就业有门”。
社会化支持 让保护有力度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在一起三名孤儿监护困境案例中,检察官主动延伸职能,不仅帮助指定合适监护人,还建立起“财产监管+生活照料+检察监督”的特殊保护机制。七年间,“莎姐”检察官持续守护,帮助姐姐小花就业,安排两个妹妹入学,协调遗产分割,用责任与爱心陪伴三姐妹成长。
该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以其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孩子,你不孤单》也在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荣获“平安中国单元优秀作品”等多个奖项。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检察官朱清容说,“我们通过与教委、公安、法院、团委、妇联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真正形成了保护合力。”
创新性普法 让预防有深度
普法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要一环。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未检团队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团队将真实案例精心改编成趣味小故事,通过《大喇叭说法》普法节目,借助4000多个村村通高音喇叭,连续五年在涪陵303个行政村循环播放,让法治声音响彻乡村每个角落。
针对当下未成年人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团队原创法治动画片《勇对咸猪手》《网络保护青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授自护知识。这些作品不仅荣获重庆政法新媒体创享营活动微动漫二等奖,更在涪陵区各中小学课间滚动播放,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法治课间餐”。
团队还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选派院领导及检察官深入李渡石龙、大顺更新小学等偏远农村学校,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确保法治教育不留死角。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都值得被关爱。我们要让法治一路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涪陵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未检工作的初心。
从单纯的办案到综合司法保护,从个案纠正到社会治理创新,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未检团队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深刻内涵。在他们的努力下,法治不仅成为惩恶扬善的利器,更成为照亮未成年人前行的明灯。(文图/记者 何乾健)







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