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绿聚山城 智创未来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涪陵举行
日期:2025-11-17
字 号:

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国家江河战略”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中心 记者 何乾健 摄

11月15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暨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涪陵)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涪陵举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向东参加并见证启动国家“江河战略”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森林培育学家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强,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克劳斯·德莱赫斯勒(以视频形式)作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夏佳文,涪陵区委书记黎勇,浙商银行重庆分行行长郑矫致辞;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其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景耀,区政协主席杜海波,区委副书记傅云等参加。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董奕锋主持,区领导李学义作总结。

黎勇在致辞时说,涪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打造市域重要产才融合发展之城、创新创业魅力之城、青年人才荟萃之城,推动涪陵实现从工业大区到制造强区的精彩蝶变,呈现出“城以才兴、才以城荣”的生动局面。本次大会以“绿聚山城 智创未来”为主题,旨在以人才集聚驱动绿色创新,以智慧力量解答发展难题。涪陵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聚力建设零碳园区、优化能源结构、培育绿色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清洁低碳体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将绿色低碳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今日之涪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期待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企业家、青年英才加盟涪陵、投资涪陵、选择涪陵。涪陵将倾力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优化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以最优人才生态,让众多“千里马”在涪陵竞相驰骋、茁壮成长。

夏佳文在致辞时说,作为一名在涪陵出生、长大的科技工作者,身上深深烙印的涪陵人坚韧豁达、求真务实的品格,是家乡涪陵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奋勇争先的力量源泉。高质量发展需要“大科学装置”般的战略定力,涪陵向创新要发展,在新型储能、碳捕集利用、绿色化工材料等关键领域,布局打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将形成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产业转型需要“粒子束”般的精准聚焦,希望涪陵集中优势力量,在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细分赛道上实现精准突破。人才聚集需要“强磁场”般的生态引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一个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实现价值的“强磁场”生态,让更多青年英才因涪陵的机遇、环境与温情而心向往之。自己愿意成为涪陵绿色转型的“最强大脑”和“合作桥梁”,在技术咨询、平台共建、人才引进等方面倾尽全力,为家乡链接全国乃至全球的顶尖创新资源,共同推动工业实力与生态魅力在涪陵交相辉映。

大会开展了国家“江河战略”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授牌,重庆市工业绿效研究中心暨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战略研究中心涪陵分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ESG研究中心涪陵分中心、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涪陵区域服务中心、涪陵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中心揭牌,部分揭牌单位首批专家聘任,绿色低碳产业人才代表、项目团队集中签约等系列活动。

大会还发布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会清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评价报告(2025)》《涪陵经开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规划》《涪陵经开区ESG白皮书》等。

会上,尹伟伦院士、武强院士、克劳斯·德莱赫斯勒院士分别以《“双碳”战略指导下的森林碳汇功能利用及国内外碳贸易市场的构建》《绿色能源矿产建设—中国页岩气的潜力与未来发展路径》《复合材料的创新和未来应用》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来自高校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共聚“圆桌对话”,围绕“如何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助力重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分享了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

同时,大会还举办了碳排放交易大讲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部部长张敏思、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主任胡刚分别以《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展望》《重庆碳排放管理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重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科研院所、高校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四川省有关地区、重庆市有关区县部门负责人,涪陵区各部门、镇街负责人,相关优秀人才、企业家代表等参加大会。

相关新闻

签约11个项目 引资91.44亿元

记者从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大会获悉,大会共签约11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91.44亿元,项目“含绿量”足、“含新量”高、“含金量”大的鲜明特征,为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注入新动能。

本次签约中,5个区外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6.34亿元,覆盖南川、大渡口、永川、巴南、巫山五区县,聚焦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南川区园区微电网改造项目提升能源智能化与绿电消纳能力;大渡口零碳园区建设项目融合光伏、储能与虚拟电厂,构建低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巴南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与涪陵屋顶光伏项目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这些项目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更促进了区域产业协同与资源共享,为全市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涪陵区内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5.1亿元,占签约总额的71.2%。白涛工业园区成为最大亮点,2个项目签约金额超50亿元,将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消纳水平,为区域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涪陵高新区签约3个项目,新妙镇落地1个项目,项目分布体现出涪陵产业发展的集中集聚态势,尤其是涪陵高新区作为产业主战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新能源产业成为此次签约的核心亮点,契合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方向,与涪陵现有材料产业形成互补优势。2024年涪陵材料产业产值达138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四分之一。签约项目聚焦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其中投资10亿元的玻璃基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打破传统材料限制,为涪陵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新领域。

涪陵区持续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涪陵高新区与白涛工业园区发挥主力作用,正以其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区委高位推动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本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91.44亿元总投资必将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涪陵区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形成“项目+人才”良性互动。随着项目落地,涪陵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将巩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袁晓露 周庆)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