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保护
涪陵区增强“三化”水平,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
日期:2021-09-16
字 号:

今年以来,涪陵区扎实开展“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不断强化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风险监管,全力推进环境应急能力一体化、精细化、实战化建设,实现一般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零发生。

一、突出一体化部署,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建立“政府—部门—园区(乡镇街道)—企业”四级责任体系,推进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厘清监管边界、细化责任清单,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园区属地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压紧压实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及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全方位监管。

二是加强多方联动。与长寿、武隆、南川、丰都、石柱、忠县等区县签订共同应对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框架协议,完善跨区域、跨流域的应急联动和协作机制,强化信息互通、监测预警、联合执法、协同应对。会同应急局、交通局、消防支队等重点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推进预防、监控、调查、处置、善后管理工作协同,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惩的监管合力。

二、突出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

一是建设区级环保智慧平台。按照“监管一张网、数据一个库”标准,初步建成区级环保智慧平台,整合水、气、声和监测、执法、环境安全等8个业务子系统,运用无人机、走航车、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科技监侦设备及手段,对接76个饮用水源地、6个水环境断面、17个大气监测站、45家重点风险企业的在线监控视频及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分析。入河排污口视频及在线监控、危化品运输车船行进监控正在完善中。

二是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以区级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建设“1+4+28+N”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区级环境应急中心、园区环境应急分中心(乡镇街道环境应急平台)、指挥车、现场单兵”的四级可视化风险管理应急指挥体系,对两个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进行实时调度,对全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销号进行清单式、动态化管理。同时,不断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以跨界断面、重点风险源、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为重点,建设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设施,全力推进白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基本覆盖长江、乌江及主要支流。

三是实现风险源监管全覆盖。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已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4座,园区危化品停车场1个,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2个,流域级环境应急拦截坝6座,危化品船舶洗舱基地1个。开展重大节日、高温汛期期间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建立问题责任清单、整改台账,坚持每日在线督办、每周现场查验,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实现较大及以上风险企业“围堰-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三级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全建成。目前,全区262家风险企业落实“一源一事一案”,预案编制率、备案率均达到100%,全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全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三、突出实战化应用,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确保队伍“拉得上”。由环境应急管理、应急监测、专家30人组建区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实施24小时在岗备勤,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组织天原化工、龙海石化、建峰化工、华峰化工等风险较大企业成立10支企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社会力量建立“涪陵碧水环境应急救援队”。加强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联训,采取不定期、无脚本等多种形式,每年坚持按照“极端情况、实战演练、突出重点、逐步升级”的原则,模拟在极端天气下针对化工企业及危化品运输开展实训拉练,严格从实战出发,注重“练”而非“演”,从演练实效上提升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二是确保物资“用得上”。2021年以来,围绕涪陵区重点环境风险源污染物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按照区域化、辐射型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区级储备为基础、园区储备为依托、企业储备为支撑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投入200余万元,在区级环境应急中心及3个应急装备物资库,配备抢险救援物资、设备30类,储备河沙、活性炭、石灰、吸油毡、围油栏等;262家风险企业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合理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全面抓好救援物资预储预置。

三是确保后勤“跟得上”。建立分类存放、定期盘点、动态更新、协同保障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同时,充分依托涪陵区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的地理优势,建立陆运、水运相结合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网络,有效保障应急物资调配及运输高效、有序,实现重点区域环境应急处置“一分钟响应、五分钟出动、半小时到达”全覆盖。

下一步,涪陵区将继续深入扎实开展“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生导向,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跟进落实提升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决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