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4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1-08-04
字 号:

陈贵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分散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现状的建议》(第74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农村五保人员(现统称为特困人员)4874名,其中分散五保人员4074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为800名,集中率约为20%。全区现有敬老院35所,有2所处于关闭状态,大多数敬老院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施设备落后、综合环境较差。

二、近年来的工作成效

一是做到了住有所居。对分散供养五保人员的CD级危房进行全面改造,做到安全、美观、适用。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7所,新增床位2166张,保证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设施设备相对完善的公办养老机构。

二是做到了病有所医。对特困人员医疗实行多重保障。住院特困人员,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特困人员救助基金、临时困难补助、慈善基金等多重保障和救助,特困人员不会自掏腰包。

三是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相关补贴不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已提高到每月806元,失能特困老人另外有每月300元的护理补贴,在院集中特困人员还可享受一些医养结合措施的便捷服务。

四是工作服务人员质量不断提升。按照敬老院管护人员1:10配比要求,选派了106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提高,工资从1200元提高到了1800元,积极选送敬老院院长和骨干力量到市区和专业院校参加管理培训,从而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五是安全整改全面达标。出资110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整改,安装了烟感器、报警器等消防装置,养老机构安全整改全面达标。

六是开启了敬老院整合托管工作。在不增加现有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我区引进在全国专司乡镇敬老院托管的重庆夕红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乡镇敬老院,短短几日,先期托管的几个敬老院发生了明显正向变化,将逐步解决敬老院主体地位不明确、服务质量不高、标准化建设不达标,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敬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七是实施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经我局争取和区领导协调,已将建筑规模达10000平米、床位294张的原李渡新区敬老院用作全区失能特困集中供养中心,大部分床位服务全区失能特困人员,年内将投入使用,提供专业化服务,失能特困人员生活更有尊严。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完成敬老院三改任务。目前已实施11个乡镇敬老院“三改”项目,完善热水供应系统、老人房间标准化升级、提高公共洗浴间适老化水平,剩余敬老院已纳入逐步改造计划,您议案中提到的百胜敬老院也已纳入2021年“三改”计划,老人们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更大改善。

二是建设中心敬老院。已开工建设珍溪、石沱中心敬老院,逐步建设焦石、清溪、白涛、同乐等中心敬老院,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是进一步搞好乡镇敬老院整合托管工作。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20个乡镇敬老院托管协议签订工作,9月30日前完成敬老院移交工作,像重庆夕红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托管敬老院的“七化”措施所言那样,通过社会化增效益、标准化达要求、专业化出形象、连锁化降成本、医养化解难题、智能化提效率、企业化强活力,老人们生活安详、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敬老院秩序井然,走出了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议案中提到分散失能五保老人完全可以放心供养在托管的敬老院。

四是综合施策,分类指导,进一步提升特困人员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完善福利政策、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敬老院老人专项护理经费,督促指导托管敬老院或特困人员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心理疏导培训,增强入院老人的集体生活意识,引导入院老人正确面对生活处境。增加休闲娱乐内容,加强情感交流互动,建立健康档案,对聋哑老人更多关心照顾,使特困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均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此复函已经蒋国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  

2021年7月7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