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撂荒地利用的建议》(第211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认真研究了建议内容,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全区撂荒地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为落实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政策措施,区农业农村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将推进解决农村撂荒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开展全区撂荒地情况调查,落实措施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具体工作措施:一是在摸清耕地撂荒情况的基础上,因户施策,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支持等手段,让农户自己复耕复种或是落实代耕代种等形式减少耕地撂荒。二是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农作物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整治,提升耕地宜机化水平和耕地质量。五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减低效作物,大力发展“2+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六是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健全我区农业品牌体系,提升种植效益。
通过努力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耕地撂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也相继出现一批复耕撂荒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典型案例。如:2019年-2020利用国土整治项目在大顺镇大田村进行撂荒地复耕和农田整治,2000余亩特色梯田被打造出来成为大田村的一道风景。2016年-2020年新妙镇北门村4、5组鼓励并支持返乡创业青年黄宗洪,流转430余亩摞荒地,种植130余亩早熟柑桔爱媛38,200余亩晚熟柑橘耙耙柑,100余亩晚熟黄桃,并成立天呈桃橘生态专业合作社,2020年果树开始挂果即实现收益约17万元。2021年龙潭镇新义村种粮大户庹小东,以200元每亩价格流转撂荒多年坡耕地53亩,用大型灭茬旋耕机开垦荒地后,引进栽植优良红苕品种西瓜红蜜薯(鲜食蜜薯),第一年就实现收益18350元。罗云镇老龙洞村委会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周明科(武隆人),投入13万元,流转耕地160亩,其中开垦撂荒地50亩,从事胭脂萝卜、南瓜种植,带动村民15人就地务工,预计每年带动村民劳务收入8万元。珍溪镇渠溪村8社无寺岩60余亩连片撂荒地,通过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协调,将土地耕种经营权无偿转让邻社有意愿有实力业主,业主应用大型机械恢复并改善耕种条件后,全部种植玉米。2022年新妙镇平政村引入农业种植大户张小锋,在平政村3组流转了200亩撂荒地,通过平整土地后种植晚熟玉米等粮食农作物,将多年的撂荒地变成了良田。2022年江东街道新梨村引进重庆市涪陵区驰泓农业发展公司流转4组撂荒耕地发展种养殖业,整治复耕撂荒地160亩左右,125.7亩用于种植玉米,并申报种粮大户。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情况
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一是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43万亩,2021年—2022年在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亩、改造提升6万亩,到2030年将累计建成61万亩、改造提升16万亩。二是农田宜机化改造,全区累计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9596.1亩,涉及15个乡镇(街道),32家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2000多户农户,有效支持粮食、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等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今年的撂荒地工作安排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是政治任务,接照全市安排,挖掘撂荒地潜力。我区已下发撂荒地排查和复耕复种工作文件,将全区疑似撂荒地图斑分解到村社,全面开展撂荒地排查,边排查边复耕复种。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已纳入2022年乡镇街道农业目标考核;对撂荒1年以上的暂停发放耕地地力补贴和一次性实际种粮补贴;动员在家农户就近代耕代种零星分散撂荒地;对相对采中成片的,落实区乡行政领导包片责任,动员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复耕复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项目向成片撂荒区域倾斜。
此复函已经我委主任代富荣审签,如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我委。敬请您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农业工作,积极为农业发展提意见和建议。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12日
(联系人:刘广银,联系电话:152****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