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调整李渡街道行政区划的建议》(第128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涪陵区现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设置主要由2008年以来的几次调整形成,综合考虑了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行政管理、基层治理等因素,有效激发区域发展活力,牵引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2008年,我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将45个乡镇街道撤并调整为26个乡镇街道。2016年,增设了马鞍街道,同时调整了李渡街道和义和镇管理范围。
近两年,重庆涪陵高新区建设强力推进,是涪陵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产业发展的主支撑、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城市品质提升的主战场、更高水平开放的主平台。当前,正举全区之力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紧扣“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创新区”定位高起点推进规划建设。落实“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先把临近重庆中心城区、资源禀赋好的慧谷湖、大柏树、琴台等区域作为城市重点拓展区域,力争形成8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空间。全力推动城市过江西进发展,突出涪陵高新区城市建设主战场地位,以泛高铁片区和慧谷湖科创小镇为双核,大力开展高新区城市建设提质攻坚行动,推动高新区由产业园区向现代城市转变,建设重庆中心城区的郊区新城。坚持“先定山水再定城”理念,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探索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高标准建设黄草山、慧谷湖、涞滩河生态廊道,加快建设滨江公园,打造“生态公园+休闲公园+社区公园”的“百园之城”。
重庆涪陵高新区作为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空间拓展的主阵地,把马鞍街道、李渡街道、义和街道作为涪陵高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开发开放的重要拓展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优化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涪陵高新区与相关街道主干道路网络连接,提升快速通达能力。有序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向李渡街道、义和街道布局。支持马鞍街道、李渡街道、义和街道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鉴于李渡街道行政区划符合我区现阶段及近期发展需要,根据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的原则,李渡街道行政区划现不宜调整。
感谢您对我区行政区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后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随时联系涪陵区民政局。
此复函已经何静秋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
2023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