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2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3-06-02
字 号:

李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审慎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的建议》(第162号)收悉。经与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涪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06224人、校均823人,其中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有37所、在校学生1353人、校均43人,小规模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的28.7%、1.3%。

二、整合原因。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小规模学校在乡镇普遍形成。小规模学校存在班级学生少、学生性别结构比例失调、教师年龄和学科不合理、学校经费不足且运行成本大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教育人力财力物力严重浪费。

三、整合措施及效果。为解决小规模学校形成后存在的问题,涪陵区通过强化规划、强化统筹、强化跟进等举措,稳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工作,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2022年共整合小规模学校29所,妥善分流学生854人、优化师资力量438名、调配闲置教育装备近2000套,节约教育经费1300余万元,实现小规模学校整合“稳”“优”“好”工作目标。

四、建立两个制度。一是建立小规模学校学生监测制度,动态掌握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生活质量,并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扣分指标。二是建立“回头看”制度。2023年春期,教委统一组织开展小规模学校撤并后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回头看”,854人中,363人撤并前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不浓。一学期下来,除11人因残疾送教到家外,其余843人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生、家长及社会反响好,满意率均为100%,未引起一例不稳定因素。

五、把握原则。在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不搞“一刀切”,也不整体“打包”,一个学生家长不愿意撤并,该学校就坚决不撤。始终坚持宜撤则撤,确实不宜撤并的,继续保留办学,按照“小而美,小而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办学功能和办学条件。2023年,全区有1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共20所,调查统计,秋期新入学适龄儿童154人,校均7.7人。经前期调研,并充分征求家长和学生意愿后,拟整合小规模学校1所,其余小规模学校全部保留。

六、乡村教师政策倾斜。一是安置小学全科教师优化农村学校学科、年龄、学历结构,近年来为新妙中心校等单位共安置小学全科教师183名。2023年送培小学全科教师20名,计划考核安置应届小学全科教师30名。二是严格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对乡村学校教师按300至900元/月/人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对乡镇学校教师按350至550元/月/人的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三是实施职称评审分类评价,对乡镇普通学校及村校(教学点)教师降低或不作论文、课题项目、奖项、头衔称号等刚性要求,通过率适当向乡镇普通学校及村校(教学点)倾斜。

七、教师晋级相对容易。学校整合后,撤并学校教师有部分回原编制单位上班,这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岗位比较高,不但不会影响原校教师晋职晋级,反而增加学校岗位。由于这部分教师临近退休人员较多,将来退休后岗位仍会留在该校,从而增加该校岗位名额。这部分老师中,即使少数没有晋级的,在学校统一评级的时候,也一定和原校教师同等对待。因此,教师晋级问题,并不是整合学校带来的问题,这是全区所有学校都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全面完善薄弱学校办学功能和设备设施薄弱环节,建好办强农村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增强乡村教育吸引力,引导生源逐步向乡镇学校回流。

二是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建城区中小学校、剥离超大规模学校、调整招生片区、控制学校招生规模等手段,全面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校额。

三是秉承做大城区教育、做强乡镇教育的布局思路,优化调整城乡学校布局结构和资金投向,力争城乡学校标准化率达100%。

四是利用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大力实施老旧小区范围内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

五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过江西进,在高新区布局和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提高高新区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六是持续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确保教育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提升财政服务保障全区教育工作的能力,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此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