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4-06-27
字 号:

张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高新区公交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3号)收悉。经与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公交车辆487辆,日发班次约6100趟次,日均客运量约26万人次,公交线路52条(东西走向27条、南北走向13条、江南城区环线5条、新城区区内公交线路5条、远郊公交线路2条),线路总长905.9公里,线路平均里程17.42公里,线网总长283.18公里。覆盖了11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和两大工业园区。目前江南城区至高新区公交路线共11条117辆公交车,分别为:

101线路(群安路口—火车北站),配备运力18辆,日发170余趟次,日均载客1.01万人次,实载率为56%。

103线路(火车站—火车北站),配备运力2辆,日发20余趟次,日均载客0.04万人次,实载率为13%。

114线路(兴华东路公交首末站—高岩口),配备运力6辆,日发40余趟次,日均载客0.28万人次,实载率为58%。

115线路(兴华东路公交首末站—新区大厦),配备运力21辆,日发170余趟次,日均载客1.355万人次,实载率为62%。

118线路(之江名苑—火车北站),配备运力12辆,日发100余趟次,日均载客0.59万人次,实载率为52%。

119线路(香江豪庭公交首末站—火车北站),配备运力11辆,日发99趟次,日均载客0.461万人次,实载率为40%。

122线路(高山湾公交首末站—杨二坪),配备运力5辆,日发40余趟次,日均载客0.182万人次,实载率为35%。

123线路(高山湾枢纽站—巴山夜雨),配备运力4辆,日发40余趟次,日均载客0.207万人次,实载率为34%。

125线路(江东公交首末站—新区大厦),配备运力11辆,日发80余趟次,日均载客0.528万人次,实载率为52%。

127线路(森林公园—新区大厦),配备运力16辆,日发170余趟次,日均载客1.061万人次,实载率为60%。

K115线路(体育场—新区大厦),配备运力11辆,日发100余趟次,日均载客0.347万人次,实载率为28%。

高新区内循环公交路线共5条24辆公交车,分别为:

501线路(马鞍保养场—高岩口),配备运力4辆,日发50余趟次,日均载客0.113万人次,实载率为29%。

502线路(马鞍保养场—道道全食品厂),配备运力4辆,日发50余趟次,日均载客0.125万人次,实载率为26%。

503线路(花桥—双溪公租房),配备运力4辆,日发50余趟次,日均载客0.147万人次,实载率为24%。

504线路(火车北站—义和),配备运力8辆,日发60余趟次,日均载客0.282万人次,实载率为44%。

505线路(火车北站—义和),配备运力4辆,日发50余趟次,日均载客0.081万人次,实载率为24%。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新开公交线路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南城区到涪陵高新区有11条公交线路,从客运数据来看,实载率均偏低,票价收入难以覆盖企业运行成本,公交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同时,根据《交通工程手册》规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以1.25-2.5为宜,而我区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达3.2(超上限值28%)。如再新开江南城区到涪陵高新区的公交线路,将再次提高我区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另外,按照各单位职能职责划分,涪陵高新区内的公交线路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并给予补贴。我委也多次与涪陵高新区管委会沟通交流,因目前财政状况较为紧张,新开高新区环城公交比较困难,暂时不具备可实施性。我委已督促公交企业增加早晚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公交发班频次,解决市民集中出行需求。

   (二)延伸122或123公交线路存在的问题

122线路配备运力5辆,线路里程达23公里,平均发班时长为:20—30分钟;123线路配备运力4辆,线路里程达22公里,平均发班时长为:15—30分钟,均属于客流量较小、线路里程较长、候车时间较长的公交线路。如将其终点由高山湾延伸至锦绣洲广场、体育场、大塘路口等地,在不增加车辆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发班间隔加长,增加沿线群众候车时间,极易引发社会矛盾。若要增加车辆,将产生一大笔购车费用,公交企业难以承担。因此,延伸公交线路也暂不具备可行性。

三、解决措施

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思路,我委拟定了以下3条解决措施:

   (一)整合公交企业,统筹规划公交线网布局

2024年5月,我委已推动涪陵两家公交公司(涪陵公交公司、涪运集团)合并为一家公交企业,形成“一区一企”的公交运营模式,彻底解决不同公交企业线路内部竞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委将整体梳理当前涪陵区公交线网布局,按照《涪陵区公共交通规划》制定公交优化方案,降低公交重复系数,提升公交线网运行效率。

   (二)发展定制交通,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鼓励公交公司积极与高新区管委会、马鞍街道办事处,园区内各企业沟通,采取定车、定线、定时、定价、定人的方式,为具有相同出行需求的人群量身打造“校园定制”“企业定制”“通勤交通车”等多场景定制公交服务,尽可能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

   (三)坚持立足全局,积极推动公交限时免费换乘

推行限时免费换乘可以满足市民点对点出行的需要,增强市民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吸引力。同时,实施限时免费换乘后,有利于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合理布局公交线网,减少公交线路的重复率。我委拟对换乘优惠政策实行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乌宝路等社区公交线路与公交快线、干线公交的优惠换乘制度。第二阶段,结合社区公交换乘衔接效果,逐步扩展和推广公交换乘优惠覆盖范围,力争每年新增1条限时免费换乘的公交线路。截至目前,我区已实现了11条干线公交线路和1条支线公交线路相互免费换乘的“11+1”区域公交免费换乘模式。后续,我委将按照分阶段实施的思路,继续推进其他社区公交线路的开行,持续推动公交免费换乘政策落地实施。

此复函已经区交通运输委主要负责人王强余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2024年6月19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