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琼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胸痛区域协同救治联动体系机制的建议》(第6号提案)已收悉。经我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区已构建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为网点的胸痛协同救治网络。
一、针对“推进‘胸痛救治网点’建设”的建议
我委按照《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急诊急救一体化暨基层单元建设方案(试行)》和《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胸痛单元建设标准》。目前已在白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武中心卫生院、涪陵康达医院建成3个胸痛救治单元。重大附属涪陵医院对胸痛救治单元开展针对性业务指导,白涛、马武胸痛救治单元完成国家胸痛中心官网注册,康达医院已通过胸痛中心总部验收。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建设,扩大建设覆盖面。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实现急救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调整,加强工作督导与效果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二、针对“胸痛救治单元与胸痛中心要建立协同机制”的建议
重大附属涪陵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胸痛中心设置24小时值班团队,建立救护车院前急救“一键激活”机制,推行“先救治后付费”政策。与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及武隆、丰都等周边区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远程心电一张网,胸痛患者在基层首诊时的检查数据可同步传输至上级胸痛中心,上级专家可10分钟内远程诊断并指导转院,通过绿色通道直达导管室。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相关制度,将协同救治效率等指标纳入对医疗机构年度考核体系,强化各单位责任意识,确保联动机制高效运行。
三、针对“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训相关急救能力”的建议
2024年我区将健康教育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健康中国行”及“第37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结合,举办居民健康知识讲座2600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422块,更换专栏内容2535次、开展健康咨询宣传活动普及健康生活知识248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0种(共计28万份),惠及群众25.6万余人次,逐步提高公众对胸痛症状的认知和自救互救能力。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扩大宣传覆盖面。
我区现有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3个。区红十字会牵头开展“‘五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分别为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现有110名骨干师资,每年培训群众1.1万人次左右。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胸痛救治技能培训和多机构联合演练,内容涵盖急性胸痛早期识别、规范转运、院间交接等环节,有效提升医务人员对胸痛急症的处置能力和协作默契。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重要指引,持续加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联动体系机制建设力度。
此复函已经我委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1日
(联系人:袁鑫;联系电话:1869696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