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护的建议》(第0117号)收悉。经与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一直是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非常重视的民生工作。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因监护缺失导致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一)开展知识普及活动。区教委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利用“525心理健康节”等特殊节点,在农村学校开展爱心义诊、讲座等活动,通过问诊、心理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认识。
(二)制作宣传材料。采取制作儿童心理健康宣传册、动画视频、录制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求助意识。
(三)利用媒体渠道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宣传栏等多种媒介,定期发布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知识、亲子沟通技巧、家庭环境营造等内容200余次,帮助农村外出务工父母掌握相关知识,更好地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每月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
二、发挥医疗机构专业作用
(一)开展筛查与干预。区卫生健康委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深入农村基层提供义诊服务,区教委每年为全区300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免费的心理健康筛查,采用适宜的心理评估工具,对早期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及时转介到区内设置心理科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二)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开通12355心理咨询热线,定期对热线接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远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确保他们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专业指导。
三、加强医教协同
(一)开展师资培训。坚持每年组织农村教师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增强农村教师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教授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以便农村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二)强化合作意识。区卫生健康委与学校合作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从聘请专家顾问、提供心理服务、开展课题研究、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学校建立共学、共建、共享、共促、共育工作机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
(三)举办家长讲堂。区教委每期至少开展1次线上或线下的家长讲座,指导各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每期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上家访等形式,强调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授家长如何在异地工作的同时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增强家庭的情感联结。
四、完善信息监测与协作机制
(一)加强信息管理。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积极配合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登记和数据共享等工作,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精准帮扶提供依据。
(二)开展监测评估。区卫生健康委依托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为完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区教委将深化与区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健全家校医社协同育人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工作举措,加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堵点、痛点的突破,为全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