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第0312号)收悉。经与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司法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区信访办、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校园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底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已将其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关于进一步强化校园安防建设的落实情况
(一)优化校园安防基础建设
区教委牵头统筹推进校园安防标准化建设,严格对照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安保人员配备、安全设施设备等标准,制定了我区校园安防基础建设规范,推动全区254所学校共聘请法治副校长328名,配备保安934名,其中男性保安470人、女性保安464人,校园保安配备率已达100%;校园内安装摄像头总数达11397个,其中重点反恐摄像头62个、连入公安系统3142个,确保校园视频监控无死角;校园安防设备共计14766件(套);227所学校门口安装防冲撞装置。目前,全区校园封闭式管理、保安配备率、视频监控和可视化一键联网报警系统与公安平台联网、护学岗均达100%。
(二)警校协同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区教委加强与区公安局紧密合作,以“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为核心,构建校园安防快速响应体系。截至2025年5月,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已组建最小应急单元444个,以保安员和青年男性教师为主体,按照3-5人一组模式,覆盖校园重点区域。指导学校围绕防砍杀、防暴恐、防冲撞等方面内容,按照“一校一方案”要求,健全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岗位人员、岗位责任,通过“二对一”“三对一”战术技能培训,与公安机关“高峰勤务”联动,实现“一分钟自救、三分钟互救、五分钟增援”目标。2024年以来,通过岗前培训和年度轮训,累计培训保安人员2300余人次,内容涵盖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保卫制度、防暴恐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等。督促指导各学校组织校园保卫人员开展反恐防暴、应急逃生等演练762次,参与师生达21万余人,有效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
(三)建立校园安全制度保障机制
区教委会同区公安局建立“双督导”机制,定期对校园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检查,重点督导请销假管理、留校生清查、宿舍巡查、外来人员登记、定时定线定人巡逻等制度执行。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学校,采取通报整改、纳入平安校园考核等措施压实责任。同时,健全公安“护学岗”与学校保卫力量协同机制,每日上下学时段同步开展安全巡查,实现校园内部制度落实与周边治安防控的无缝衔接,全力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法教育的落实情况
(一)公检法校联动开展普法全覆盖行动
区教委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等部门建立普法协同机制,围绕治安防范、反校园霸凌、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毒品、防溺水等核心内容,构建“法治副校长+专业力量+学校主体”普法网络。一是区公安局安排127名公安法治副校长,自2025年春期开学以来,围绕防性侵、反欺凌、反暴力、防诈骗、防交通事故等主题进校开展宣传79次、警示教育实践活动42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6次,发放主题海报220份、宣传资料2190份、摆放宣传展板71张,覆盖师生3.5万余人。二是区检察院“莎姐”团队深入百胜河岸等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传16场,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待参观5000余人次;制作《大喇叭说法》普法节目,将涉未成年人案例改编成趣味小故事,通过村村通在全区行政村传播青少年法治教育知识。三是区法院依托“法护新禾”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品牌,在蔺市堡子小学、蔺市中心校设立“法护新禾工作站”,实现涉未纠纷化解与法治宣传一体推进;遴选11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借助“微信公众号”“一街镇一法官”“车载便民法庭”等平台,利用五四青年节等节点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在太极大道打造“涪法护未 画里有法”未成年人保护文化墙,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制作的《警惕!隔空也能猥亵》荣获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法治教育精品课竞赛一等奖。四是区教委统筹协调全区教育系统普法工作,强化学校法治教育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托“法治专干+法治副校长”工作模式,指导学校制定个性化普法方案。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宪法宣传周”等系列活动,通过法治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不断增强师生法治意识。2024年,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法治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师生15万余人次,推动形成“学校主抓、师生参与、家校协同”的普法格局。
(二)构建全媒体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矩阵
区委宣传部统筹“报网端微屏”全媒体资源,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防欺凌、防诈骗等短视频68条,播放量超50万次;通过“涪陵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安全提醒17次、防溺水信息11条,浏览量达30余万人次。区融媒体中心制作《关爱未成年人》宣传片循环播放50万次;线下利用校园广播、社区宣传栏、公交等载体,投放普法海报2200张、公益广告10万屏次,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校内校外协同发力”的宣传格局。
(三)建设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与长效机制
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局、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2024年查办涉未成年人非法出版物案件3起,收缴有害书籍135册,关停违规销售玩具盲盒店铺2家,不断净化文化消费环境。同时,健全“普法效果动态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师生需求,2024年以来调整优化防网络沉迷、反电信诈骗等课程内容17项,实现“需求收集—精准供给—效果反馈”闭环管理,推动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校协同”的未成年人保护普法格局。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护学岗”机制的落实情况
(一)健全制度体系,织密护学防控网络
全面落实“高峰勤务”制度,日均投入警力207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类实施护学模式,其中107所学校采取“定点值守护学”模式,147所学校采取“动态巡逻护学”模式。联合区公安局通过视频抽查、数字督察等信息化手段,确保校园周边重点时段“有人看、有人管”。同时,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校园周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2024年,通过监控预警并妥善处置可疑人员17起,实现校园周边护学防控全覆盖。
(二)创新联动模式,破解警力资源瓶颈
针对警力不足问题,区教委联合区公安局创新构建“公安+学校+家长+社会”四位一体联动模式。2024年,招募家长志愿者5400余人,组建专业化“护学志愿队”,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协助开展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工作,有效缓解基层警力压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护学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考核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到位
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护学岗”工作纳入平安校园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约谈整改或相应处理,以考核问责机制推动护学岗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的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完善政法、宣传、教育、网信、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晰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健全长效工作机制。2015年,区政府办公室牵头联合区委政法委、区教委等17个部门建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于2019年、2022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信息通报、联合整治、考核评价等职能,推动形成“定期会商研判、职责分工明确、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职责分工:区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区教委履行主体责任,健全校园安全考核机制;区公安局强化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区市场监管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区卫生健康委加强卫生防疫指导;镇街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开展隐患排查。通过定期召开季度例会、开学专题部署会及专项工作会,动态研究解决校园安全突出问题。三是深化联合执法与督导。2024年,联合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春、秋两季校园安全集中检查,通过看现场、查记录、访师生等方式,围绕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管理、食品安全等7个重点领域,累计排查隐患1780起(其中校园内部1572起、周边环境208起)。对排查问题,及时在党政内网平台上通报,督促属地镇街和学校限时整改,隐患整改(管控)率达100%。四是严格考核问责。将校园安全纳入成员单位及镇街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对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压实校园安全责任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校园安全共治格局,为广大师生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