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小学期末质量抽测学科的建议》(第0054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教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推进全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2024年,涪陵区获评市级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4个、市级“大思政课”育人案例5个。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红领巾爱祖国”“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团队日活动1931场次,争创市级德育品牌4个,获评市级优秀少先队员6名,推评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好老师、好辅导员、好家长8名。注重实践教育,培育红领巾讲解员1702名,“小涪星”志愿者732名,开展红色宣讲、环保守护、文明代言等活动42场次。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特别是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法治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抓手。
区教委历来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要求各学校开足课时,配齐教师,用好教学资源,将教学过程和学业质量纳入检查、监测范围。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1345名(含兼职),大学本科学历占比82%,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师资所需;2024年,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思政培训1200人次,在研区市级课题16个,思政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15人次。同时,全区思政教师队伍仍存在学历对口比例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较多等问题。
督促初中各年级期末将《道德与法治》纳入学业质量监测范围,由区教委统一组织命题、阅卷、结果分析;小学由各学校(学区)每学期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对《道德与法治》进行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组考、分析由各学校(教师)负责实施。坚持每学年对小学部分年级、部分学科开展质量抽测,其中《道德与法治》是抽测的学科之一。自2024年秋期起,对小学3年级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部分学科,实行区教委统一命题、阅卷、结果分析。
根据您提出的“区教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每个学校最好配备专业的老师上课,同时小学4-6年级期末质量抽测时增加《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议,区教委将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实施好课程教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学校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好课程、开足课时、配好教师,开发、运用好优质思政课程资源,持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二是落实好思政教师培养。充实思政教研员队伍,在每年教师培训计划中划定合适名额对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培训,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参加“国培”“市培”等,2025年将转岗培训思政教师50名。三是组织好学业质量监测。在充分听取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监测学科,运用定期测试、不定期抽测等形式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监测,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