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振兴乡村的建议》(第93号)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推进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您在建议中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从做好农村发展规划、提高农村医疗质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持续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办好建议,我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了具体承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会同区教委、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区级部门调研商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
全区根据乡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结合沿江、丘陵、山区等乡村面貌,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撤迁撤并类等四个类别,依据“多规合一”思路,以村空间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管控为重点,明确划定村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充分考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需求,在2020年全面完成了303个行政村规划编制。
下一步,全区将在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下,充分尊重乡镇、村、社员意见,多调研走访,不搞强迫式、模板化规划,按照注重地域特色、尊重主体功能、保护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对已经完成村规划的进一步优化,做到精准规划,实现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整体统筹谋划。计划2021年基本完成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有序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国家、市级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引导好乡村风貌。
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目前,我区村卫生室全面实现标准化改造,逐步为全区村卫生室配置了主要设备,截止2020年底,配置村卫生室设备1900台件,全区行政村卫生室都配置了“简易呼吸器、便携式高压消毒锅(带压力表)、健康档案柜、诊察床、观察床、办公桌椅、中西药品柜”等7件(套)主要设备。通过选派医生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派驻等方式,全面解决村卫生室缺乏合格医生的问题。截止2020年底,全区303个行政村中有301个行政村卫生室(2个行政村为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每个村卫生室均有1名注册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占7%,执业(助理)医师占22%,执业医师占比居全市领先水平,全区乡村医生的整体服务水平符合村卫生室的功能和定位。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加强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维护,保持村卫生室的规范、整洁、有序,努力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继续开展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培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合作,对无乡村医生的村实行定向培养;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对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展远程在线学习,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
三、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我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8年以来,改善农村薄弱幼儿园5所,建成乡村少年宫14所、留守儿童成长家园422个。2020年送培小学全科教师30人、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5人,公开招聘乡镇学校教师4人。
下一步,将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网络教育。结合学生人数变化,及时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贯彻落实市、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实施城乡幼儿园“帮带扶”工程,规范办园行为,推进特色办园;推进农村学校“三通”建设全覆盖,提升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丰富教师交流平台,常态开展全区教师“走教、支教、顶岗”交流。
四、提高农村生产水平
一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目前,“2+X”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榨菜产业总产值达120亿元,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蚕桑、烤烟、油茶、笋竹、茶叶、调味品等地方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二是壮大农村人才队伍。2018年以来,完成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11名,为乡镇引进各类人才325人,为全区303个行政村持续优选回引农村本土人才330名、储备后备干部859名;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创业孵化基地1个,累计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5个、吸纳就业417人。三是推进农业技术提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2020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3项,获重庆地方标准2个,申报专利2项;新选育1个榨菜品种、5个水稻组合,开发出防治根肿病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建成高标准农田2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完成土地宜机化改造8000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5%。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推进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稳步提升生态畜牧、生态渔业、柑橘、龙眼荔枝、蚕桑、茶叶、笋用竹、绣球花、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壮大“三乡”人才队伍,引导区拔尖人才下沉基层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地方特色种业发展,推动涪陵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和推广,推进榨菜、中药材、龙眼、荔枝、柑橘、绣球花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创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力度。
五、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近5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52%。创建市级绿色示范村50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美丽庭院2935个,二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开园。
下一步,推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户厕改造1000户、建设农村公厕10座。实施200人聚居点污水设施配套工程,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8%。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示范行政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宜居村庄3个。
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目前,我区已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297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运车辆,新建人行便道1502公里,全区30户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公路通畅率达到100%;19个乡镇街道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55万人供水质量得到改善。
下一步,将持续改善交通条件,持续推进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通组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升村民小组通畅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开工建设黑塘水库,加快建设双江水库、殷家沟水库,实施龙潭等乡镇规模化供水工程,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达到80%以上。
此复函已经我委张平权主任审阅。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5月26日
(联系人:刘峻希,联系电话:023-72231377,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