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41号集体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29
字 号:

九三学社涪陵区委、区政协城环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1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畜牧业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情况

1. 区级防控体系。涪陵区人民政府成立了涪陵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指 挥 长:钟  涛 (区政府副区长),副指挥长:卢兵(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平权(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成员: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公安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涪陵海关、市邮政管理三分局分管负责人,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要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由万代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 乡镇防控体系。乡镇(街道)成立了由行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据统计目前全区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为191人,其中从事防疫岗位37人、检疫岗位33人、防检疫等合并安排107人、其他岗位14人。职工平均年龄为50.5岁,未来5年内将超过60人退休;高中级职称人员仅34.6%,164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中仅有7人为第一学历。

3. 村级防控体系。全区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近3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程度低,绝大多数在初中及其以下;年龄普遍偏大,50岁以上的占60%以上。长期以来,因要求解决原务工期间社保等问题导致上访不断,但上级没有相关政策,给各级维稳工作带来极大压力,进而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后续建设发展。

   (二)动物防疫经费使用情况

我区动物防疫经费来源于市级财政资金和区级财政资金拨款。2020年市财政动物防疫项目资金80万元, 主要用于购买消毒药、检测试剂及仪器、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另市级下发疫苗折合资金575万元。区级财政资金使用实行安需安排,一事一议,2020年区财政安排防控资金250万元,全部下拨到各乡镇(街道),主要用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主要用于购买防疫物资,现场监管处置,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扑杀补偿,同时各乡镇对本乡镇(街道)均安排防控专项经费。

   (三)生猪疫病预防控制情况

生猪疫病预防控制主要按国家免疫计划实施强制免疫,我区强制免疫实行分类管理原则,对200头生猪当量的养殖场开展“督促免疫”;对20-200头生猪当量的养殖场开展“指导免疫”或实施“代行免疫”;对散养户,实施村社干部进行圈舍消毒,防疫人员实施强制免疫。2021年春防全区免疫生猪口蹄疫29.60万头。2016年国家实行先打后补政策,但国家取消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强制免疫,因此未将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免疫纳入先打后补范围,现在靠业主购买疫苗自主免疫。现在规模养猪场防疫意识强,自主免疫做得较好;散养户防控意识差,自主免疫做得较差。

   (四)群防群控情况

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实行区、乡、村、业主四级群防群控体系,一是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责任是发挥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牵头作用,做好部门任务分解、沟通协调、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实验室对日常排查发现的疑似病例要及时采样送检;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区农业农村委将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二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对本地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设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机构,做好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等工作,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做好经费保障;安排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车辆监管;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消毒站点、冷链体系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应急工作机制,保证应急指挥体系有效运转;具体组织开展本辖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细化制定本乡镇街道应急处置方案,开展现场演练;一旦发生疫情,启动I级应急响应,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应急处置物资和人员,封锁疫点疫区,扑杀疫点疫区生猪,禁止区内生猪及其产品调出,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有效处置疫情。三是村委、村级防疫人员。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参加乡镇政府组织的强制免疫、疫情排查和疫情报告。四是养殖业主。养殖业主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体责任人,对疑重大动物疫情时时监测,及时向兽医主管部门上报重大动物疫情,按要求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我区充分发挥业主、村防疫人员在群防群控中的作用,做到重大动物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二、我区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机构体系设置较为完善,但也存在正如你委在提案中表述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存在不足或短板:一是专项防疫经费预算不足。现有专项防疫经费预算相对较少、缺口较大,在一些养猪重点乡镇尤为突出。二是公益性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结构老化、专业防疫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难以实施疫情预防、监测、处置等日常防疫措施。三是动物疫病日常预防措施乏力。在国家取消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后,一些养殖场特别是中小养殖户、农户抱着侥幸心理,忽视日常防疫措施,或无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法规、疫病传播风险而擅自引种,增强了传播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四是群策群防机制缺失。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不够落实,还未形成联系广大农户、养殖户的疫情调查、反馈、处置机制,一些地方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病例后未在第一时间反馈上级动物防疫机构,迟缓了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

三、加强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初步打算

根据你委的提案建议,下一步,我中心将在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动物防疫专项经费投入

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动物疫病防控补助经费,向区政府争取加大动物防疫专项经费预算。按照生猪70万头养殖规模,预算全区生猪防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生猪疫苗接种(特别是散养户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接种)、防疫设施设备及物资购置储备、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或补助,并将防疫经费向生猪养殖重点乡镇、财政困难乡镇倾斜,切实增强全区生猪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

   (二)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

1. 积极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主体。一是不断强化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兽医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二是鼓励支持和培育像重庆元亨动物医院有限公司这类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壮大其实力,提升其承接“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等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三是鼓励兽药经营企业、规模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机构,依法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

2. 加强兽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区要求,原乡镇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全部回归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岗位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每年招录一批大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充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确保有专业人员从事畜牧兽医服务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

3. 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要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乡镇(街道)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级防疫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现在生猪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必要的重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处置培训、演练,逐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专业化、多元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体系。今年6月下旬,我区计划开展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

   (三)健全疫情监测排查网络体系

一是构建养殖、流通、屠宰、诊疗环节为支撑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加强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入投入,进一步加强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二个技术平台;二是充分调动、发挥基层治理体系在重大动物防疫中的重要功能作用。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组织发动基层干部、广大生猪养殖户和人民群众支持、参与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留死角和盲区。三是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指导、督促各级落实严防死守措施,切实解决无序随意引种问题,坚决杜绝带病种猪、仔猪和猪肉及食品入境,努力把涪陵打造为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安全养殖区。

   (四)严格落实防疫技术措施。

一是按照上级关于动物疫情防控技术规范要求,根据我区实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技术措施,指导督促各乡镇、村和生猪养殖市场主体认真落实生猪养殖日常防疫技术措施。现在我区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区实际的《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手册》(2020年版)。二是严格做好生猪疫苗接种、重大疫病适时监测排查、养殖区域定期消毒灭源。三是继续加强做好六类高危从业人员管控、生猪调运和屠宰环节检测及监管等工作,筑牢全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屏障。

此复函已经张平权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6月11日        

   (联系人:罗贵名,联系电话:023-85688569)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