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涪陵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抢救性保护“涪州川剧”非遗项目的建议》(第34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涪州川剧”为代表的涪陵戏曲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涪陵人的性格和情感,是涪陵的文化符号与标识之一。近年来,涪陵区积极开展“涪州川剧”保护传承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你们的建议对于我们改进“涪州川剧”保护传承工作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申报市级非遗项目。2016年6月,“涪州川剧”被列入市级第五批非遗名录。2017年9月,“涪州川剧”老艺人孔宪禄、孙宗燊被命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抢救促进涪陵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弘扬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赶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设立涪陵传统戏曲传习所。2017年3月,成立了以“涪州川剧”为主的涪陵传统戏曲传习所。2017年12月,该传习所被市文化委、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截至目前,传习所共有师资10人,分别开设有川剧和京剧表演、戏曲器乐班12个,以师承的形式培养新的传承人50名。2018年4月,以“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为基本原则,依托我区传统戏曲传习所的优势资源,在涪陵城七校成立了戏曲传习分所。
(三)积极开展戏曲演出活动。近年来,区非遗中心组建“红色文艺轻骑队戏曲小分队”,将戏曲表演送进学校、乡村,并在传统节日举办戏曲(川剧)专场演出,常年坚持参加广场周末戏曲文艺演出、戏曲闹元宵等演出活动。2017年“涪州川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宗燊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戏曲小梅花评选,参赛作品《九流相公》获最佳集体节目奖。2017年组织我区非遗两个节目参加第二届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星选拔赛,获优秀组织工作奖。2019年,组织涪陵传统戏曲传习所三个节目参加重庆市第三届民间文艺之星大赛获优秀组织奖,一个节目获艺术之秀奖,两个节目获入围奖。
二、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主要问题:区级经费没有保障、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代表性传承人的延续存在后继乏人的困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你们的建议,继续加大对“涪州川剧”的保护传承力度,积极向财政争取专项资金,培养“涪州川剧”传承人,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合理开发利用好“涪州川剧”,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此复函已经蔡其帜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7月8日
(联系人:杜少星,联系电话:7287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