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服务发展能力》的提案(第82号)收悉。经与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我区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我区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载体,建立完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全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市级众创空间15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二是建立众创空间梯次培育对象,引导打造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双创平台,辅导培育盘古互联网+产业园、清创启迪等发展为市级众创空间,辅导培育圆梦园、互爱科技众创空间等发展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三是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推动在涪陵高新区品鉴硅谷园内建设涪陵区科技创新中心,将闲置的原丝绸公司办公用房建成金渠创新创业基地,提升孵化服务功能,打造全区创新创业“大本营”。引导孵化器、众创空间开展“双创”活动,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对接、区块链峰会、政策宣讲、项目路演等,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
(二)推动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
一是积极建议和争取,将支持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等服务机构的措施纳入了《涪陵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涪陵府办发〔2021〕45号)。其中,对新成立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在其登记注册并稳定经营一年以上后,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初创型)和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二是依托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扩大涪陵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1家(其中具有国家资质证书的13家),有22家单位将10万元以上的检验检测大型科学仪器309台/套加入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面向市场开展共享服务。三是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涪陵分中心作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引进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涪陵设立办事点,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四是与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有限公司进行了衔接,与之初步商议了合作意向。五是组织长江师范学院、渝东南农科院等7单位10名科技工作人员参加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有7人获得了技术经纪人初级证书,逐步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队伍。
(三)推进科技金融支持
一是引进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科技支行。区财政局推进重庆银行涪陵支行创新建立了“科创贷”科技金融特色融资模式,并将李渡支行打造成为科技支行。截止2020年底,该支行累计向区内400余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亿元,其中发放科创贷2亿元。二是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区财政出资600万元,注入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池,成为试点区县,对合作银行发放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截至2021年4月末,累计发放该类贷款1.89亿元,惠及企业111户,其中2020年发放1亿元,惠及企业63户。三是区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平台,推动区内各大银行启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业务,建立企业质押融资需求数据库,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金融培训等活动4次,共有5户市场主体利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办理质押合同登记5笔,实现质押融资金额1235万元。四是积极贯彻落实《重庆市科技创新券专项实施细则》(渝科局发〔2019〕137号)规定,2020年指导111家企业申领创新券242万元,其中:101家企业资源共享券202万元、10家企业融资辅导券40万元。
(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区人力社保局积极落实《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批复同意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冷容等3位同志在职创办重庆绿满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促进科技人员创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宣传《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学习贯彻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推动渝东南农业科学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2020年先后兑现成果与技术服务相关奖励105.5万元,调动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三是争取区财政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0万元,采取后补助方式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0年征集、评审和立项下达15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鼓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下一步工作
(一)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
一是推进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提质增效,重点建设金渠国家级孵化器、涪陵科创中心、互爱科技众创空间、盘古互联网+产业园、光大特斯联等双创孵化基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载体。打造“智汇涪州”双创品牌,常态化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客沙龙、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客文化。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引导建立一批研究院与基金,以“科创+产业+资本”孵化培育科创产业和企业。三是推动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主导,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职教院校、专业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建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
(二)进一步推动发展科技服务中介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与服务机构,推进开展好科技检验检测、研发等科技服务。二是着力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引导和支持社会主体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三是深入与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有限公司协商,争取与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合作开展相关服务业务,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共享。
(三)加大科技金融投入
一是开展对我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绩效评估,争取增加区财政出资额度,进一步做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加大对我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二是高质量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宣传,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鼓励更多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进一步促进开展技术交易,通过涪陵区“百千万”人才(团队)引育扶持激励措施,为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在涪成功转化科技成果进行支持。二是逐步构建科技成果常态化对接机制,今年与长江师范学院联合深化校地合作,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市治理等8大领域,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长江师范学院博士、硕士和企业精准对接,推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是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商创新体系,推进科研项目合作,加大培育引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在涪转化。四是深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和科研项目第三方管理,推进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等科技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此复函已经陈圣玲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6月29日
(联系人:高波,联系电话:7288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