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36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07
字 号:

陈成龙委员:

您在涪陵区政协第六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管控的建议》(第366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全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对我们进一步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现将全区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回复如下:

一、关于“影响因素复杂,控制措施单一”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农业农村委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履行部门职能,通过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榨菜废水治理、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重点工作。2016—2021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已实现连续6年递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1%。得到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当前,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点多面广,治理起步晚、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面临着既要还旧账、又不欠新账的双重压力,因其自身具有分散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面临诸多难点和严峻形势。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治存量、遏增量”,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通过瞄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精准施策,综合采取源头控制、中段拦截、末端治理等措施,全力控制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增量,突出抓好榨菜废水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有效减少耕地土壤、水体内污染物存量。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出应有贡献。

二、关于“防治技术缺乏,监管措施缺位”问题

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要求,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举一反三,扎实推进投入品“减量”、养殖业“治污”、废弃物“转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与技术措施。以水稻、玉米、蔬菜、青菜头、柑橘等作物为重点。在化肥减量上,采取调优结构、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改进施肥方式等措施;在农药减量上,采取综合防治、精准施药、高效低毒农药替代、改农户分散防治为统防统治等措施。不断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2年,全区化肥施用量较上年下降0.1%以上、农药施用较上年下降0.3%以上。不断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二是扎实抓好榨菜废水治理。2015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全区41家榨菜企业46个厂环保设施,废气、固废、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改燃煤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生物质燃料蒸汽发生器或除尘脱硫技改,废气全部实现治理实现达标排放。菜皮菜筋等固废物通过筋皮压榨机分离、压榨,不断减少固废量,全年榨菜固废总量约4.42万吨,全部实现规范暂存,及时拉运处理。2018年以来,全区建成42座榨菜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废水预处理设施),其中8家榨菜企业接入永安榨菜污水集中处理。截至目前,全区41户榨菜生产企业共有42座榨菜废水处理设施,榨菜废水总处理能力达15180吨/日。2021年,全区产生的榨菜废水210万吨左右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排放率达100%。全区“收原料收废水”要求基本落实。三是加强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制定《涪陵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市上在20个区县试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要求,2020-2021年,落实市上安排资金100万元。在马鞍、李渡、江北、百胜、珍溪等5个镇街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建立92个回收点,5个中转站,采购发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184个、示范标识牌100张、制度牌92张。2020-2021年共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49万多个,重量21吨。2022年市上安排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项目经费40万元,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紧紧围绕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总目标,以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按照市、区工作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完成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任务,加大榨菜废水与固体废物处理,全面实施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等工作。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

三、关于“环保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一)是多措并举,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两微一端”“大喇叭说法”等平台,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宣传。抓住“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六五环境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日活动契机,积极开展线下活动2场、线上活动3场,制作宣传实物产品2件、网络传播产品5件。发布环保设施云开放2场、环保知识云科普1场、编发新闻宣传稿件38篇,进社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在社区、学校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知识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等11次。印发《涪陵区测土配方肥建议卡》2000张、《科学安全使用农药》2000套、技术资料(含施肥建议卡)64233份。制作墙体广告、悬挂宣传横幅280条。

   (二)曝光违法行为。今年对立案查处的3家榨菜生产企业,判处罚金90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50余万元,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并在全区生态环境大会以及全区榨菜企业环保工作大会上予以通报,警醒所有企业遵守生态环保法律法规。

   (三)推进公益诉讼。在全区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聘请25名公益诉讼员,对提供的线索经立案办理符合条件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目前,共办理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案件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对国色食品厂等三家企业环境违法案件正在开展鉴定评估。

   (四)强化资金投入。2018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资金8.7亿余元,其中财政资金近1.2亿元,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农田面源污染、畜禽粪污防治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区发展改革委累计备案项目资金5.2亿元,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中小型沼气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近1.9亿元,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提质增效、污泥处置以及长江乌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

2022年,已申报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3个,总投资0.9亿元,重点支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龙潭贡米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果园秸秆覆盖树盘技术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通过加强财政预算安排和统筹整合各类专项、债券资金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切实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扎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不断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快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控的浓烈氛围。

此复函已经我委代富荣主任审签,建议中的部分内容我委将继续推进落实。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最后,感谢您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7日        

(联系人:吴陵,联系电话:023-72227393)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