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杨鸿瑾委员:
你们提出的《落实好乡村振兴中各项目标任务的提案》(第9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推进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您在建议中阐述了乡村振兴现状,分析了目前乡村振兴推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办好建议,我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了具体承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会同区乡村振兴局等有关区级部门调研商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目前,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总体较好,农业经济总量位居重庆中心城区外首位,农民收入水平超过全市、全国平均水平,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X”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起步。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74亿元、增长8.7%,人均GDP达到12.54万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55.95亿元。下一步,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要素规范有序流动。贯彻落实城乡区域人才合作交流机制。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及时申报地票交易。推进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模式探索试点。
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印发了《涪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以村为单位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多种模式的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索高效的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稳步实施3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二是推进80%以上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持续巩固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市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设。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千村宜居”计划等,积极创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范例区,2022年新创建10个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行动。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目前,我区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70%。下一步,一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开展“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基层送文化服务、就业保障和扶持创业提升服务,持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巩固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学前教育校点布局规划,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办学,办好一批示范性乡镇中心园。全面推进农村幼小衔接工作,继续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建立乡村残疾儿童精准台账,确保特殊适龄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实施“四带”工程,深化教育集团办学工作,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长效工作机制,新组建教育集团2个。推广特色学校成功经验,打造农村特色校园2-3所,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建设远程互动课堂学校60所,基本实现“三个课堂”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做好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合理保障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我区村卫生室全面实现标准化改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26%。下一步,一是深入推进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二是开展医共体“三通”建设绩效评价,深化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总体保持在70%左右。三是指导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上线使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做好HIS系统改造和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对照,进一步提高医保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网络智能审核,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四是加强政策落实。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开展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含乡村医生疫情防控哨点能力提升),落实村医补助,加强村医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
此复函已经我委代富荣主任审阅。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24日
(联系人:黄敏,联系电话:023-7223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