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25
字 号:

李薇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涪陵区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第113号)收悉。经与我委与区教委、区商务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乡村振兴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和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推动的建议

目前,重庆市国家农作物品种测试站、涪陵榨菜智能农业和物联网信息系统、涪陵智慧农业公益物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推进,2个智慧农业项目智能化生产项目智慧平台已上线华云服务器,评审上报4个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上线涪陵区龙潭大米(水稻)种植、南沱精品水果种植的物联网信息“四情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完善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

为避免重复建设及资金浪费,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推进建设。现在涉及农业农村的数据仍是各自为政、查询应用难,市农业农村委正形成基于重庆三农大数据平台的“124”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总体应用构架,其中“1”为数据层面的1个农业产业资源时空数据库;“2”为信息层面的1个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和1个农业生产智能化分析平台;“4”为知识和决策层面的“产业布局一张图”、“农业资源环境一张图”和“智慧农业一张图”3张图(知识层面)以及1个辅助决策一张图(决策层面),接下来我委将按照上级部门的应用框架,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大力推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整合。

二、关于大力提升智慧农业的科技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智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是建立智慧农业服务应用体系。目前,依托国家、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积极推动我区农产品生产主体实施质量溯源管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充分发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监管巡查功能,对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生产主体全部实行日常监管巡查无纸化、信息化,抓实日常监管工作,落实网格员职责。我区已构建区、乡镇、村三级电商服体系,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52个、邮政网点318个,发展农村电商平台9户、网商1466家。“涪陵e生活”“探百村”“尚尚吧”“升泰涪陵”“诚信农品”“乡村发展网”等本地电商平台和网商已成为我区农特产品外销的重要渠道。通过线上大力销售我区农特产品,2021年全区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48亿元,同比增长26.2%。

二是用心做靓区域特色品牌。围绕我区榨菜产业,打造了以“乌江榨菜”“辣妹子”等为龙头的榨菜品牌,以“涪陵黑猪”为龙头的畜禽品牌,以“珍溪脐橙”为龙头的果品品牌,以“涪陵白茶”“方坪茶”为龙头的茶叶品牌,打响涪陵造,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户增收。

三是增强农业科技转化能力。实施各类农业科研项目63项,其中成果转化类项目51项,实施条件建设项目10项,其余项目2项;渝东南农科院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共同创建“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榨菜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涪陵榨菜集团与眉山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成立泡菜研究所,开发泡菜产品20余个;与四川东坡泡菜产业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开展《榨菜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变化及机理研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及质量保障。

四是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大力支持对全区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项目的支持。同时,还将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逐步推动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我区智慧农业的发展。

三、关于强化人才培养,加快智慧农业研发和应用转化的步伐的建议

一是坚持强化人才培养。保持每年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涉农人才的技能和能力培训。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818人(其中,区级培训740人,选送市级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0人、青年农场主16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2人),培训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50人、农机手53人、信息员335名,认定致富带头人60人,农技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100人,建立了一支85人的区、乡、村全覆盖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2021年,通过线下临场+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覆盖包含电商协会成员、电商企业、电商从业者、再就业人员及大学生就创人员。组织村级电商服务站负责人、电商企业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各类人员,开展了电商理论知识、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剪辑、社区营销、外经贸业务及政策培训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训15期1009人次。

二是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探索培育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市区级创业孵化基地、见习基地等人才平台。2021年,全区累计14个就业帮扶车间工吸纳就业332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累计达6家(其中2021年新增2家),区级2家;见习基地累计达179个(其中2021年新增43个)。

三是鼓励增设智慧农业专业。现有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开设有涉农专业——园林技术。接下来,中职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积极申报物联网技术、“5S”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等专业,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人才,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深入乡镇、村社,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关于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智慧农业投入在财政生产投入中比重较低,在农业生产投入中比重远不足10%。而委员建议财政投入智慧农业建设的资金占涉农项目资金比例逐年增加,三年内达到40%,其中智能化生产项目建设资金不低于60%,是对我区智慧农业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我委一直坚持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资金发展智慧农业,今年精心制定了《涪陵三峡移民安置区信息化建设工程方案》申报三峡后扶资金,经区领导同意上报市水利局后未获批。目前正与不少企业及公司接洽,积极探索合作方式,补足资金短板,助推智慧农业发展。

此复函已经代富荣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25日        

(联系人:张悦,联系电话:023-72226731)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