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6-10
字 号:

民革涪陵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第50号)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推进我区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贵单位在建议中描述了涪陵区传统村落现状,分析了涪陵区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二者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注重有效衔接与强化规划引领、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衔接、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生态振兴相衔接、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人才振兴相衔接、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办好建议,我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了具体承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会同区住房城乡建委等有关区级部门调研商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区政府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二是建立了乡村社三级驻村指导工作联络制度,指定村支部书记为保护责任人,综治专干和服务专干为村级联络员,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管理制度。三是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督促保护工作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对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改造明确了管控要求,对新建建筑和公共环境设施也提出了管控要求。

二、编制完善村落保护发展各类规划

《涪陵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涪陵府发〔2021〕43号)中已明确,要加强传统村落特色和乡村风貌保护,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突出镇、村发展方向定位的差异化,加快推进“一镇一貌”“一村一品”特色乡村发展。

大顺镇委托重庆大学编制完成了《大顺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大田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委托东南大学对大顺村、大田村75处古民居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设计》;委托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正在编制《大顺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大田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委托涪陵区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大顺村规划》、《大田村规划》。

青羊镇委托相关公司编制了《保护性建筑名录保护图则—青羊镇》,2020年修编了《青羊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安镇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

蔺市街道于2014年委托重大城规院编制了《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年编制了《蔺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0年进行了保护规划的修编。

通过规划编制,突出引领作用,多层次在整体山水格局保护、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建筑保护整治模式分类管理、建筑风貌建设引导、建筑高度控制、其他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效保护发展利用。

三、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衔接

已批准大顺镇大顺村李蔚如烈士陵园、李蔚如故居、李家祠堂、陈氏庄园、泡桐树,大顺镇大田村王家湾、滑石堂,青羊镇安镇村陈万宝庄园、蔺市街道凤阳村商周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完善了13处传统村落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保护、治理规划。

一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做好文物资源调查工作,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文物资源及保护档案。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挂牌保护。持续保护修缮大顺镇李蔚如旧居、陈凤藻庄园、李家祠堂、青羊镇陈万宝庄园等。重点打造蔺市街道凤阳社区、青羊镇安镇村、大顺镇大顺村等历史文化村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乡情陈列馆”。二是加强文物建筑合理利用的引导,防止文物建筑的过度利用或不当利用行为的发生。三是开展传统美术、音乐、戏剧、曲艺,传统技艺、医药、历法,传统礼仪、节庆、好风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有重大价值的传统文化,整理提炼专家研究成果,将适宜应用的基本理论等,广泛推广应用。四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持续开展送戏进校园、文艺演出进村、惠民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支持“一村一品”等文化品牌打造和“三农”题材文艺创作。

四、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生态振兴相衔接

一是加快传统村落清洁能源建设。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提高传统村落天然气普及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畜禽粪污等,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用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经营。二是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合理规划农村公厕,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加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三是推进传统村落生活污水治理。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先进适用污水治理技术模式,“一村一策”精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加强种植业中氮、磷导致的地表水富营养化污染,养殖业导致的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的管治。四是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运行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村垃圾存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自然村组延伸覆盖。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培养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

五、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人才振兴相衔接

一是由各乡镇牵头,与区委组织部联系,成立下乡工作室(可设在传统村落内),继续加强同涪陵区设计下乡凌沅平工作室衔接,引领当地乡村规划建设及传统村落管理工作,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及农村住房建设管护水平。二是根据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措施》(渝委办发〔2021〕30号),结合涪陵实际,印发了涪陵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措施》,明确要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工作与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组织人员参加传统建筑(古建筑)传统工艺、工匠建造等技术培训;推动电子商务进村,按需设置乡村电商服务站(可设在传统村落内);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在全区全面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三是乡镇党委领导牵头,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建立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全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乡村人才数据库。建立乡村人才分类分层服务机制,将业绩贡献突出的乡村人才纳入“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完善乡村人才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安居出行等配套服务政策。积极参加重庆英才大会乡村人才活动项目,吸引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六、注重传统村落有效利用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衔接

涪陵区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青羊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青羊镇安镇村)、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处(新妙镇、蔺市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村2处(大顺乡大顺村、大田村)。其中,安镇村是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已完成大顺镇大田村、蔺市街道凤阳村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申报工作。我区四个传统村落累计投资近3100万元用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2021年大顺镇大顺村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完成投资近1100万元。大力配套完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供水、供气、消防、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户厕、公共厕所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基本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加强资金投入。大力申报2022年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上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继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充分结合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健康”“+体育”“+养老”“+互联网”等融合新业态。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全域推进“三变”改革试点,探索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新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抱团发展、深度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代富荣主任审阅。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贵单位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6月10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