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5-17
字 号:

民革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区养老体系建设的建议》(第56号)收悉。经与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引领,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一是积极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32家(区级2家、乡镇街道敬老院20家,社会办10家),养老床位4370张;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7个,养老床位1044张;从业人员437人。7家机构内设医务室,其余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医养结合机构8家。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探索“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模式,遴选宏善、百年健康等养老优质品牌、连锁机构运营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民尊、郭昌毕、康达、夕红、康帆等本土品牌,带动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探索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采用嵌入的方式,在区社会福利院内开设崇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子殿分中心,实施医养深度融合,为入住老人(特困、社会老人)开展公益性、零距离、无缝隙的全日制医养结合服务。将百胜镇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涪陵康达医院内,托管百胜敬老院,既保证了特困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养老,又可以吸纳其他有养老需求的人员入住。江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后,将与江北敬老院实现一体化运营。龙潭卫生院也有托管敬老院的意愿。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更多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敬老院等公办机构场所和设施,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打造转型为依托基层医院的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三是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推动出台《涪陵区农村养老互助点建设和“四有五助”试点实施方案》,建设20个农村养老互助点,在江北街道二渡村开展农村“四有五助”(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互助养老试点,逐步在乡村推广。

二、多措并举,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明显。 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的方式对农村薄弱养老机构进行标准化改造,截至目前,累计新建特困供养设施6个,标准化改造农村敬老院10个,将29家农村敬老院整合为20家;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养老机构开展安全检查、消防维保、等级评估等工作;通过“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等手段强化养老机构综合监管,逐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培育人才。2023年,通过开展“涪州工匠杯”技能竞赛、线下线下培训等培育养老护理员400人次,与重庆工贸技术学院建立人才输送对口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养老领域从业人员服务与管理、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等专业技能。三是细化政策措施。印发《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养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涪陵府办发〔2018〕33号),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具有5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养老服务。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可利用闲置床位开设养老床位,接收需要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及高龄、失独老人,符合登记条件的,享受政府有关养老机构的补助政策。四是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全区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印制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和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档案,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87个。确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专干。全区共签约346637人,其中计生特殊家庭1812人,达到在家且有签约意愿全覆盖;重点人群315031人,签约服务覆盖率71%;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签约10138人,全区签约覆盖率89%。

三、统筹协调,养老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一是推动出台涪陵区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按照《重庆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3年版)》,结合涪陵实际,细化制定《涪陵区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使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化、公开化。二是拓展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区聘乡用、乡聘村用”工作。建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服务基层。三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2022年4月,已将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待遇调升300元,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可适当领取部分护理费,从事管理工作人员还可适当领取部分管理费。积极协调区财政启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助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此复函已经何静秋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     

2023年5月8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