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雷等委员:
你们在区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多措并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86号)收悉。感谢你们对全区文旅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对我委工作的支持。经与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文旅工作围绕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文旅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43.38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质效位居全市第8名,规上文化旅游企业数量52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6.47亿元,全区3093家文化旅游法人单位及个体户经营范围涵盖文化旅游产业核心领域13个大类107个小类,文化产业重点依托示范园区、文旅景区、特色街区、服务平台、营商环境等载体,重点培育印刷出版、数字文化创意、文化娱乐休闲等特色产业,全区现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互爱科技孵化产业园是全市四大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之一,三峡印刷包装园区产业规模位居主城都市圈前列,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盲盒系列的唯一制造商,涪陵区大剧院是全市中心城区以外唯一演出剧院、常年演出约100场;旅游产业主要聚焦推动建设旅游休闲城市,着力打造“都市门户”山水文化城、“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环、“文旅协同”区域联动网等四个升级版,深入实施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宣传营销、旅游招商引资、户外运动旅游等五大行动,深挖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符号,突出打好“榨菜之乡、百里江城、千年巴国和成渝后花园”四张牌,重塑“长江眼、家乡味、理学源、三线魂、巴人根、乌江韵、武陵奇、庄园梦”新八景。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区)”“中国最美旅游名区”和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一是有序推进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建立周调度、月调研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市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爻里小镇一期全面开放,招商率完成90%,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迎客,长涪汇“书香涪州”段已建成投用,“高速+泡桐村”国际生态农旅示范区、雪峰山旅游度假区、邱家榨菜作坊和周煌故居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等市区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1.97亿元,加快推动432三线军工国防教育项目,成立以区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印发《432三线军工国防教育基地项目推进建设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现场工作会5次,舰艇回引、国防教育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运营模式等工作正同步开展。二是持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召集交通、规资、住建、大数据等部门针对提升美心红酒小镇接待能力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新(改)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设施工作堵点,缓解景区交通压力;完善提升816工程、816小镇5A级景区规划编制,将缓解周边通行压力,优化通行条件等重要配套服务设施纳入规划编制。依托五桂堂历史文化休闲街区、长涪汇城市会客厅等申报国家级、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加快推动旅游休闲城市打造。推动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涪州八景城市景观小品等建设,提升涪陵城市旅游品质。三是加快打造文旅精品步伐。召开武陵山大裂谷景区5A创建动员大会,明确创建任务分工,压实工作主体责任,高起点落实5A创建标准,启动景区品质整治提升,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推动白鹤梁题刻申遗,市文旅委牵头召开白鹤梁题刻申遗工作联席会议,实地考察学习厦门、泉州等世界遗产地工作经验,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专家咨询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委托课题研究、申报国际奖项等前期工作。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上榜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罗云镇油菜花基地、大木花谷、30度花园度假酒店等景色景点入选“重庆·三峡田园观光之旅”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一是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头开展涪陵、武隆、丰都三区县联合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建立三区县书记、区(县)长为双组长的联合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印发了联合创建工作方案。涪陵、武隆、丰都把创建示范区工作作为促进区域文旅产业协同联动发展重要抓手,将依托本土特色文旅产业优势,构建“一山一带一环三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即:大仙女山—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长江乌江—大河文明文化休闲带;巴渝山乡—原乡生活休闲体验环;涪陵“都市门户”国际山水城、武隆“武陵之心”国际旅游城、丰都“三峡港湾”国际文化城。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大河文明世界遗产传承展示地、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创新示范地。接下来,三地将围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深入实施“12345”发展策略,为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凝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二是系统研究四大文化。白虎巴人出征舞完成公演,完成北岩题刻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点易园展陈方案,预计今年点易园展陈完工,已出版《涪陵榨菜文化研究》。白鹤梁舞剧已向国家申报专项资金支持。完成白鹤梁题刻价值研究、白鹤梁题刻摹录校记、白鹤梁题刻对比研究、白鹤梁题刻保护研究、中国白鹤梁题刻—埃及尼罗尺石刻联合申遗可行性论证研究,并出版《白鹤梁题刻—从保护工程到水下博物馆》,正在开展白鹤梁与长江水文科学史研究。成功举办“白鹤梁•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白鹤梁题刻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暨成果评审会”“2021白鹤梁•长江水文化及水遗产保护利用”等学术研讨会。三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以816为题材的沉浸式情景剧《洞见816》正在紧密创作排练。以《涪陵革命遗址通览》为基础,挖掘涪陵革命故事,开展红色讲解员培训,邀请市、区专家现场培训革命遗址讲解,提升讲解员水平,生动地讲好涪陵红色故事,推选2名红色五好讲解员进入全市储备人才,推选816工程讲解员在首届川渝大赛中获最佳活力奖。四是塑造全域品牌营销体系。面向区域市场和专项市场开展旅游精准营销,形成引领重庆市场、放眼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针对专项市场的文旅营销格局,拓展“涪陵文旅”抖音视频号、涪陵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淘宝等新媒体营销渠道,整合报纸+电台+网络+自媒体+融媒体的宣传优势,建成涪陵文旅全媒体平台宣传矩阵,实现旅游景区、博物馆等文旅场所门票在线预订、旅游信息线上展示、会员线上管理、创意产品线上销售等,不断提升涪陵文旅知名度和数字化服务水平。
(三)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一是优化出台惠企政策。2022年,我委在全面梳理全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资源和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了《打造涪陵旅游业发展升级版“1+5”系列方案》《涪陵区支持旅游业提档升级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支持政策13条,叠加国家、市级层面的文化旅游行业发展支持政策14条和继续沿用的区级层面的文化旅游行业发展支持政策,共30条具体支持政策。每年财政专项支持资金1100万元,涵盖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支持旅游用地、支持贷款贴息、支持体育旅游、支持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持续扩大文旅产业规模。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强化对企服务工作,摸清全区文化市场主体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2023年新增巴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4家规上文化企业,重庆泽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歌舞剧团有限公司等重点文化企业新纳入升规储备名单,2023年一季度全区46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其中6家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9万元,同比增长90.5%。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激发文化旅游产业经济活力,支持重庆市涪陵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2023涪陵元宵庙会,组织非遗、国风、年货、文创、演艺等120家文化企业现场布展,期间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万元;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用好用足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提质发展若干政策和措施,完成13家企业18项惠企政策资金申报工作,拟实施奖励补助152万余元。四是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实施文化创意、广告传媒、非遗传承、艺术商业等领域专项人才培养工程,利用互联网发掘民间艺术高手和民俗文化传承人;注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健全职称评定、培训提高、项目申报机制,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共筑巴蜀人才交流机制。协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人才共享流动机制,积极探索与南充、眉山等城市互建人才驿站、共建人才交流大市场,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和互认体系。2022年涪陵区开展各类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培训交流活动10次,推荐50人次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人才培训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文化旅游委将进一步动态调整各项文旅消费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文旅发展大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动,不断推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体育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目前,我委正按照12345的思路推进各项工作。“1”是要围绕文旅添活力,加快实施文旅提档升级的1+5+N方案。“2”是要以白鹤梁题刻申遗和武陵山大裂谷创5A为抓手,加快实施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3”是要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渝后花园和旅游休闲城市,提高涪陵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是要努力打响榨菜之乡、百里江城、千年巴国等四张金字招牌,加快构建涪陵文旅的四梁八柱。“5”是要以项目为龙头,加快实施五个方面的重大项目。在体育方面,重点是举办好全国橄榄球锦标赛、龙舟邀请赛等4项全国性赛事。在历史文化传承利用方面,重点是实施好榨菜历史记忆馆、荔浦春风、432小镇等文旅项目,力争国庆节建成投用。在文艺方面,重点是实施好白虎巴人、洞见816等舞台剧,尽快和广大游客、观众见面。在文旅宣传方面,持续举办好元宵庙会、白鹤梁文化节等品牌节会活动。在旅游线路方面,重点策划好、实施好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和坪上新乡村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夏晖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