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第89号)收悉。经我委与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召开服务业发展、工业发展大会,出台规划、方案、行动、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
一、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以现代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华晨鑫源斯威钢铁侠入选首批“重庆好设计”产品入库名单;万达薄板、凯高玩具、美心翼申等9家企业入选重庆市设计驱动型企业库;长江师范学院被认定为重庆市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成功培育了华晨鑫源、涪陵榨菜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万丰奥威正接受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评审。华晨鑫源围绕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智能化问题,开展智能互联技术攻关,解决用户需求,同时开发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和开发新型整车产品,推动企业自主研发技术的发展,已形成“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四化的规划与布局。涪陵榨菜集团对已有产品升级,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减盐超30%、老人小孩放心吃的乌江轻盐系列产品(乌江榨菜、乌江下饭菜、乌江调味菜),随产品升级实现包装设计迭代更新并已投入使用。
推动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动432三线军工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以退役舰艇参观体验项目为核心,结合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区的电影院、医院、学校、停车场、400梯等“三线”时期特色建筑,打造集参观体验、研究学习、传承接续、示范带动为一体的特色主题展示区,加快打造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在起草项目推进建设方案。依托816工程、816小镇等工业遗址,结合室内、室外形成全域多元空间展陈,打造全国全域性活态三线主题博物馆,下一步将提请区规委会审定。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出台《重庆市涪陵区物流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制造业供应链运营基地。以攀华集团为模板积极申报国家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示范案例。采用“工厂+码头”的产业规划模式,沿长江布局生产基地、交易市场以及物流节点,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强化沿江通道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铁路干线,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产业互联网思维和集约化思维,围绕产业链将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业与物流业通过“资源共享、协采互联、物流融通”平台深度融合。商贸服务。着力构建“2+3+x”大商贸格局,提升高新区、江南城区商圈能级,创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畅通工业品销售渠道。积极做好西洽会、智博会等知名展会参展布展工作,搭建我区企业宣传推介平台,吸引区外企业来涪兴业投资。
三、坚持“科创+产业”
一是多措并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研发机构、研发部门独立出来,成立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投资参与研发机构,注入创新思维、科创动能。开展区级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二是大力引育研究院落地建设。页岩气智能钻探与量子传感工程中心、万凯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生物制剂和质粒慢病毒实验室、华峰低碳研究院、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北理工MOF材料研究院落户涪陵发展,页岩气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成功试用,卡涞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量子传感生物磁创新医疗设备等研发转化步伐加快,理工清科研究院完成第一批定制化MOF材料交付。三是坚持完善“孵化器+众创空间+科创企业”的孵化链条。分类推进双创平台,引进黑马涪陵数字赋能产业实验室,培训创新团队40余个,形成了涪陵创新黑马群体;互爱科技成功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统筹协调,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涪陵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任务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任务分工(2022年版)》。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排查归集机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对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程度,实现市场主体“一日办结”“零成本”,开展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表述和“一照多址”、“集群注册”,优化注册许可程序,降低制度性准入成本。
此复函已经易先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