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涪陵外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37号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涪陵开放型经济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区物流办、区招商局、涪陵海关共同研究办理,现将提案建议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涪陵区外贸产业发展现状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2022年,涪陵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6户;外商投资企业126户,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户;对外经济合作企业18户;服务贸易企业30户。外贸进出口总额218.6亿元,居全市第6位;外贸依存度为14.53%,居全市第6位。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华峰化工已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40%以上;华峰氨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单体工厂,即将成为全球最大氨纶生产基地和世界行业龙头,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25%;赛特刚玉成为全球首个单体制造企业,出口量分别占中国、全球同类产品出口量的10%、5%;太极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连续获评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30个品规产品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注册,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三爱海陵生产的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产品产销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德国大众集团全球优秀供应商;攀华板材投资35亿美元在菲律宾建设首个全流程年产2000万吨综合性钢厂;川东船舶是目前世界上建造中小型特种化学品船数量最多的船舶企业,先后为国内外船东批量建造了10000吨级以下化学品船60余艘。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争取纳入市级规划,强化功能定位和区域合作。经与市商务委等市级部门衔接,目前,市级层面尚无专门的外贸发展规划,近年来已制定了《重庆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 (2023—2027年)》《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等方案。这些方案中明确了涪陵承担的重要开放功能、产业定位,以及开放通道、开放口岸、开放产业功能定位,港口、能源协同发展定位。如:《重庆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以江津综合保税区、涪陵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区、永川综合保税区为重点,加快承接集成电路、医药化工、机床、运动器材等国际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完善促进政策体系,做大做强我市已获批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 (2023—2027年)》明确了“建设万州、涪陵、黔江、江津等9个区域性物流节点设施”“建成投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万州新田港二期及进港铁路、涪陵龙头港二期及进港铁路,改造投用秀山集装箱货场”“扩大口岸开放,推动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同时,区级相关部门对应制定了相关落实方案予以贯彻落实。
(二)健全组织和政策保障机制,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涪陵区已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区委区政府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园区为成员的对外开放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开放、科技、工业、规划建设、交通物流的副区长以及兼任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主要领导的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园区为成员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涪陵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项工作组;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榨菜类、船舶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上推进外贸产业发展的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区商务委,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相关工作。此外,还成立了以相关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招商专员的12个专项招商工作组(其中包括商务商贸服务业招商组),全力做好外贸市场主体招商工作。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涪陵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均已建立了“一对一”的外贸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区商务委牵头建立了以园区、乡镇(街道)为主体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外商投资行政服务管家制度,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送政策、送工具、送咨询、访企业纾困解难服务。
近年来,区商务委多次向区政府争取出台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今年向区政府提出“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支持外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支持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支持外商来涪直接投资”等四项区级配套政策,暂未获批。区商务委通过加强与市商务委汇报衔接,每年成功争取国市两级的进口贴息、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10余项外经贸资金约2000万元。
(三)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市级有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和措施,区商务委联合海关、外管等涉外部门及时召开业务培训会和资金申报工作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市级相关部门政策培训会,让外贸企业应知尽知。同时,及时转发相关的贸易壁垒、风险、国际市场开拓等预警或信息,并联合涪陵海关、国家外管局涪陵中心支局、区税务局等涉外单位及时根据工作或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入外贸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加以解决。
(四)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以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推动 “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依法依规探索放开或减少经营模式、牌照、业务范围、经营条件、业务许可等负面清单以外的准入限制措施。二是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深入清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限制性措施,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平等适用国家各项政策,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三是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依托全市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开展咨询热线、政策宣讲、手续代办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三送一访”(送政策、送工具、送咨询、访企业)、外商投资行政服务管家、外商投资企业智慧服务云平台等机制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用好商务往来“快捷通道”,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四是推进通关服务便利化。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改革,巩固“快处快放”措施,对快件、易腐货物等高时效性商品在进出口环节实施快速验放。推进转关转港、清关物流并联作业。鼓励支持AEO(经认证的经营者)高级认证企业运用经核准出口商制度,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跨关区全业务领域一体化试点,深化以企业为单元的海关税款担保改革。优化“单一窗口”功能,拓展智能报关应用范围,推广在线预约查验模式。简化科研设备、耗材进出口通关手续。五是推进出口退税服务便利化。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和限时办结等措施,优化简化出口退税事项办理流程,全区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在6个工作日以内。提升出口退税智能申报水平,推进部门数据共享,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持续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积极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推行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六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复制推广“区块链+跨境金融”特色领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依托跨境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争取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积极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节约财务成本。七是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单列外贸企业专项信贷计划,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应收账款、订单、仓单、保单质押等专项金融产品,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满足企业持续经营合理资金要求。鼓励金融机构用好政策性转贷资金,加大对外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八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渝万高铁、龙头港进港铁路等建设,渝宜高铁、广涪柳铁路纳入国家布局,龙头港成功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辅枢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基本成型,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各园区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水电气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落户的外贸企业提供了充足、低廉的要素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各项规划方案落地落实。对标国家、市区三级规划和方案,对应制定《重庆市涪陵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庆市涪陵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方案,及时分解相关目标任务或年度目标任务,明确相关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内容,加强督查问效,切实推进各项规划或方案在涪陵出进度、出形象、出成效。
(二)强化各项体制机制落地落实。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园区、中渝驻涪涉外单位及其有关乡镇协作,适时召开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招商引资等联席会、专题会、工作会,及时研究推进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放管服”改革、解决企业在外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好园区“一对一”的外贸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和区商务委外商投资行政服务管家制度,切实帮助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
(三)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强区级部门和中渝驻涪单位之间协作,及时向国家、市级争取进口贴息、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出口信保、外贸跨周期调节、服务贸易、整车进口、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外经贸优惠贷款贴息、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区域协调发展等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或稳外贸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同时,持续加大对各项外贸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力度,及时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和措施。
(四)强化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全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中国(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一系列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以企业发展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为切口稳步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周边交通出行、文体娱乐、公共服务等生活配套功能,解决外向企业用工人员吃住行学游购等日常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体系,持续优化水电气等网络布局,以稳定的供应、低廉的成本、高效的运转,让外贸企业生产更稳定。
此复函已经我委主要负责人秦芝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商务委员会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