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涪陵区委会:
区经济信息委高度重视你单位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涪陵区船舶工业能级跃升的建议》(集体提案第12号),该建议对涪陵区船舶工业能级跃升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我委经与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教委、区交通局、区人力社保局、涪陵海事处等共同研究办理,现函复如下:
涪陵船舶工业历史悠久,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通过长江乌江涪陵段修造船企业专项整治,全区现有各类船舶修造企业12家(其中7家为造船业务,4家为修船业务,1家为救援打捞作业);船舶机械及配件加工销售企业1家。2022年规模以上船舶企业8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5.1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关于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区船舶工业受生产设备设施陈旧,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我委正通过制定《涪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业发展“五项倍增”行动,引导船舶产业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船舶设计建造能力,积极开发以LNG动力、柴电混合动力、电力推进为主的新能源中小型特种船、高性能公务执法船等船舶产品,抢抓地方军民融合政策机遇,在军贸船、军辅船、小型水面舰艇等领域方向上取得突破。目前已有川东船舶、中江船业获得重庆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川船重工西南地区最大吨位不锈钢化学品船成功出海。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推动联合创新。鼓励企业创新科研模式,探索创新联合体机制,依托川东船舶、中江船业等企业构建联合创新体,合力攻克产业共性需求与企业技术痛点,不断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二是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支持船舶企业积极创建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川东船舶、中江船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推动泽胜造船厂等企业建成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做强做实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特种船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三是强化协同合作。加强与708所、上船院等设计院所通力合作,优化生产设计和关键核心建造工艺,支持川东船舶等重点企业围绕LNG动力船舶、油气关键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船舶产品向高端转型。
二、关于加快推动智能建造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2021年我区出台了《涪陵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重要支点“十四五”专项规划》,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相关工作加强了顶层设计,要求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造船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提升船舶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涪陵区港航局等部门积极与苏州中心开展传统船舶智能化改造项目合作,川东船舶等企业也完成钢结构加工基地升级、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生产线等智能化改造项目,配置了数控弯管机、数控切割机、肋骨冷弯机等现代造船设备3410台(套),为推动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推动数字化设备应用。鼓励企业应用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数字化装备,实现工厂、车间、工序、工段数字化装备换代,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实现明显提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结合钢材预处理、船体零件加工、装配焊接、船体实验等工序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造船效率。三是全力推动上云上平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加大工业软件应用力度,有条件的可进一步打造数字化车间,实现船舶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关于着力培育配套产业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我区现有船舶配套企业1家,主要从事船舶轴、舵系及配套设备加工、维修及船舶舾装件的生产。因重庆及周边地区主要以内河普通船舶为主,船舶配套体系不健全,产品结构较单一,技术含量低,目前本地化配套无法满足企业高端特种船舶产品总装需求,企业建造的船舶高端配套产品主要依赖于沿海地区或国外进口。我们正依托西南地区船舶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围绕川东船舶、中江船业等重点企业推动船舶配套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明确重点方向。对全区船舶行业产品进行梳理,完善细化重点产业链图谱,明确船舶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提升方向,有针对性的补链延链强链。二是多方寻找线索。积极与市经信委、重庆船级社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结合重点船舶企业需求,前往湖北枝江、浙江舟山等船舶产业发达地区找寻配套企业线索。三是加大招商力度。会同区招商局,围绕全国第一流船舶配套企业,细化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抢抓西部地区船舶配套产业相对滞后的机遇,吸引国内外船舶配套企业落户入驻涪陵。
四、关于加快补齐人才短板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我区作为工业大区,对各类工业人才培育高度重视,目前现有船舶工业工程技术人员12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余人,工程师50余人;造船技术工人1200余人。共有11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焊工、电工、钳工等与船舶制造业相关的职业(工种),2022年共为船舶职业及船舶制造业培养相关人员612名。2022年10月,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涪陵区出台了《涪陵区人才(团队)引进扶持激励十条措施(试行)》,对人才安家补贴、岗位津贴、研发经费、育才奖励等制定了对应激励措施,凡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均可申请享受,为我区船舶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育增强了政策动力。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培育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培养作用。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国家级、市级、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优势、积聚平台动能,依托我区现有11所职业培训学校,拓展行业用工渠道,有效利用人才资源。二是加强职校管理,深化产教融合。结合我区船舶工业用工需求,鼓励造船企业与工贸、交通技校等院校联合定向培养船舶行业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三是创优人才落户环境。加大涪陵区人才扶持激励十条措施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人社、经信等部门对船舶企业的服务力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不断优化从业条件,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良好环境。
五、关于多方强化政策扶持的建议
(一)目前开展工作及现状
2022年我委牵头开展了通过长江乌江涪陵段修造船企业专项整治,按照“四个一批”原则对我区现有船舶修造企业进行了整改,对企业用地、岸线、环保等九大手续进行了完善。今年以来,市级层面陆续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23条、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等一揽子奖补激励政策。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力度。指导企业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围绕中小型高端特种船舶、高性能军贸及公务执法船、内河节能环保豪华游轮等产品开发,钢材预处理、船体实验等工序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争取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我区工业发展“五项倍增”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对船舶工业创新科研项目、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加大对我委应急转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的使用力度,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点对点推送给银行;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力度。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船舶行业特点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抵押等方式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适当提高企业贷款额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非常感谢你单位对我区船舶工业的高度关注,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为我区船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此函已经我委党委书记、主任高翔同志审签,你单位对办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在所附《政协涪陵区第六届第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中填写,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