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31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5-10
字 号:

杨哲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建议》(第311号)收悉。经与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皞生咸鸟,咸鸟生乘离,乘离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巴国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夏朝时建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巴人曾以涪陵为国都,涪陵也因此成为巴国古都。

小田溪墓群位于千里乌江第一镇涪陵白涛街道小田溪社区1972年以来,小田溪墓群历经10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发现古墓葬25座,出土文物700余件,其中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100余件。经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比研究,出土的编钟、于、铜钲、错银铜壶、铭文铜戈等文物,是目前所发掘巴文化墓群中最高等级的陪葬品。考古成果也进一步印证了《华阳国志》所记载的“巴先王陵墓多在枳”的说法。

小田溪墓群是巴渝文化的根和源,是当代重庆人寻根问祖最贴切的拜谒之地,也是巴渝文化研究最前沿的历史富矿聚集区。小田溪墓群对研究巴文化意义十分重大,对构建巴渝文化标识体系更是具有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小田溪墓群是构建巴渝文化标识最核心和首要的任务。区政府对小田溪墓群的保护展示十分重视,为了保护巴王陵、弘扬巴文化,积极筹建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暨遗址公园,并将其打造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核心文化地标和全国巴文化保护研究展示的高地。发改委(涪发改委发〔2020〕132号)立项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并开展了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2022年区规委会审议通过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规划、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经区水利局积极争取,该项目进入三峡后续工作2023—2025年度项目库,由于本级在项目征地等前期工作启动困难,后续工作推进缓慢。目前,新一轮三峡库区运行安全及高质量发展2026—2035规划正在全面启动中积极争取将项目纳入规划之中,待资金、政策进一步明确,及时重启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建设,打造巴文化标识,助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此复函已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感谢对涪陵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510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