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继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35号)已收悉。经与区民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涪陵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养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涪陵府办发〔2018〕33号)、《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涪卫发〔2021〕13号和《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涪卫发〔2021〕14号)、《涪陵区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支持计划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对我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税政策支持、税费减免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
(二)稳步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目前,全区在运营养老机构41家,医养结合机构8家,医养结合床位近2000张,其中:区社会福利院、民尊大健康养老院、郭昌毕山之南养老院、衡生康养怡心园养老院、太康护养院等5家医养结合机构均集医康养一体,能较好满足老年人休闲养老、日常护理、康复理疗、慢病管理等生活及健康需求,其余养老机构均和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老人提供绿色通道开展便捷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得以充分保障。
(三)持续开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老年人多发的高血压、高血糖慢病管理等老年人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同时将老年人纳入家医签约服务重点服务人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老年人健康问题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全区为1497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14880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慢病管理的高血压和高血糖老年人患者分别达69709和23351人次;建立家医签约团队391个,家庭医生人数达570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中医药服务、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上门服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加大生态康养区域的医疗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出台了《涪陵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涪陵府办发〔2023〕85号)。由6个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白涛卫服中心和10个乡镇卫生院及223个村卫生室共同参与,实行集约化管理,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形成“医通、人通、财通”的紧密型医共体。在武陵山、大木等生态康养区域,由白涛卫服中心与武陵山乡卫生院、焦石中心卫生院与大木乡卫生院建立2个紧密型医共体,进一步加强武陵山、大木等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二)对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可采取医疗服务整体外包,建立医疗绿色通道等方式保障老年人医疗需求。2023年11月,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内容,全区除区福利院、民尊大健康养老院、郭昌毕山之南养老院、衡生康养怡心园养老院、太康护养院5家集医康养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外,其余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老人提供绿色通道开展便捷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得以充分保障。
(三)鼓励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4〕260号)和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人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3-2027)》(渝卫发〔2023〕58号)精神,区卫生健康委多次召开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研究依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医养中心项目建设,明确到2027年,争取中央资金,建成5-7个社区医养老中心项目。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对社区和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免费健康检测和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以老年人多发的高血压、高血糖慢病管理等老年人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将老年人纳入家医签约服务重点服务人群。按照每名老人240元/年标准,由中央、市、区三级财政负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老年人健康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区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实施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进修轮训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和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分别组织老年医学人才培训13名、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103名。
(六)加快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将老年人健康信息与医疗系统结合,逐步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与共享。区卫生健康委建立了涪陵区全区健康信息平台,累计为区域内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84977份,本人通过“涪陵健康”小程序调阅自己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可查看自己的医疗、公卫、体检、检查检验、手术等卫生服务记录,并且开放给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共享调阅,辅助医生就诊时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既往医疗卫生服务历史。“涪陵健康”小程序还提供健康管理功能,老年人可对自身的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进行管理和监测,随时掌握自身健康状态并且及时进行疾病预防。
(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服务领域,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021年,区卫生健康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民政局联合印发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涪卫发〔2021〕14号),明确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区域总量不作规划限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目前,我区建成的医养结合机构8家,除1家为公办公营、1家为公办民营外,其余6家均为社会力量举办。同时正在规划和建设新美心养老院,重庆和万家医养结合迁建项目、再兴医养综合体等医养结合机构也由社会力量举办。
三、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抓好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人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3-2027)》(渝卫发〔2023〕58号)的贯彻落实,推动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依托,加快实施社区医养中心项目,强化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持续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和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项目政策,全面提升医养老结合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感谢您对涪陵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