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区大型商业地带先行 配置公共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建议》(第343号)收悉。经与区商务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深入推进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强化卫生应急“0”分钟响应力量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生命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公共场所配置公共自动体外除颤仪是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区已纳入建设规划,并已申请创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区。
一、出台公众卫生应急响应政策
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涪陵区创建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涪陵府办〔2024〕17号),建立了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涪陵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表》,对各部门、各单位职能职责、主要任务、完成时限等进行了细化落实。
二、完善AED配置及机制
根据渝健推委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22-2023年度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单元的通知》(渝健推委办〔2023〕4号),我区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2023年已成功创建示范企业,其中配置公共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是创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单元(以下简称示范单元),示范单元AED配置均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衔接,“120”指挥调度平台均能接收AED启用信号,通过AED启用信号向120指挥调度平台自动报警,进一步完善生命急救的专业救援与自救互救同步响应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示范单元的创建
我区在现有的示范单元基础上,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正在创建中,计划在涪陵区十四中学校、高山湾交通枢纽汽车客运站新建示范单元,计划从2025-2027年经济信息、教育、交通、商务、公安、民政、文化旅游等系统每年各创建不少于1个的示范单元,我委对成功创建示范单元的单位畅通专业救援与自救互救衔接通道,并指导AED运维及启用信号向120平台自动报警接入。
四、进一步加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
我区现有3个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2023年培训合格公众1049人,系统内培训医务人员1437人,广泛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在应对突发意外事件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处置能力。区总工会正在积极创建非医疗机构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参加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师资培训,增加我区师资力量,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探索1+N联盟模式,建设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协同单位,提升服务培训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宣传力度
我委建立了培训合格公众参与自救互救案例收集与宣传制度,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和自救互救的行动中来,各重点部门每年收集上报自救互救典型案例并开展宣传。区委宣传部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区属媒体,广泛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主题宣传;区商务委也将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多种形式,宣传提升公众卫生应急技能的重要意义,提高行业对公众卫生应急技能的认知度。
六、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委高度重视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问题,但也存在建设有待完善、效率有待提升、宣传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公众卫生应急能力,一是根据国家政策和市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和需求,不断完善我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示范单元的创建,每年在区经济信息、教育、交通、商务、公安、民政、文化旅游等系统新增示范单元,扩大AED的辐射范围。二是加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组织我区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师资进入重点单位开展培训,并针对重点系统工作人员开设培训专班。三是持续做好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和配置AED的宣传,积极通过在巴渝传媒网、涪陵发布、涪陵微博、涪陵手机报、爱涪陵APP等平台宣传相关知识及传播公众卫生应急的重要性。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5日
(联系人:况程焱,联系电话:023-723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