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6-06
字 号:

农工党涪陵区委会、民革涪陵区委会、民盟涪陵区委会、民建涪陵区委会、九三学社涪陵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以四个一助推涪陵白鹤梁题刻(含长江沿线题刻)与埃及尼罗尺水文题刻联合申遗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白鹤梁题刻于1988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两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誉其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2009年,国家投资2.1亿元建成了世界首座非潜水可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为水下遗产保护利用积累了有益经验。涪陵区于2011年启动白鹤梁申遗工作后,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着力加强文物保护监测、完善申遗要件、提升展示水平,单独申遗条件已基本成熟。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重庆市文物局和涪陵区积极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合作、文化交流与理论创新。2022年,委托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完成中国白鹤梁题刻—埃及尼罗尺石刻联合申遗可行性论证研究。2023年7月,组建联合申遗工作团队赴埃及与相关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就联合申遗展开交流;10月至11月,邀请埃及等6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参加2023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全球视野的角度探索中埃联合申遗策略。2024年5月,但彦铮副市长带队参访埃及,就埃及尼罗尺与中国白鹤梁题刻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工作交流。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但各项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相关基础研究不充分,遗产时空界限不清晰,价值提炼深度不足,缺乏对比分析和研究;在申遗工作方面亟待与埃及官方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二、针对提案内容采取的措施及工作进展

    (一)关于以“一个馆”厚植白鹤文化的建议

关于建议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内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拓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设范围,仿建复刻白鹤梁题刻,与正在筹建的中国水文博物馆工作思路基本一致。一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设改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白鹤梁参观廊道和水下保护体设施设备整体提升项目,将于2024年完成方案编制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协同市级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对白鹤梁进行保护,现已完成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体禁航区划定和专用航标设置许可。二是中国水文博物馆设计筹建。拟新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示区、科普教育区、藏品区、服务设施区和行政管理区五大板块,并将现有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0.8万平方米)纳入统筹考虑。拟复原白鹤梁题刻,主要包括白鹤梁题刻复原、石鱼雕塑公园、长江之尺水文题记步道、水下碑林非水文题刻步道等景观节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我委将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全力推进中国水文博物馆选址立项、规划建设、冠名挂牌、水文研究等工作。三是加强保护利用技术创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紧密围绕《“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依托现有场馆改造、建设一批相关的专题展厅,推出一批聚焦白鹤梁核心价值和突出特征的专题展览,实施文物资源智能防护、文物知识与价值展示传承等方向的系列科技创新,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凸显涪陵当地历史文化特点。目前,我委正在推进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二)关于以“一座楼”再现辉煌题刻的建议

涪陵未曾设立“乾坤阁”,关于建议将北岩景区内阁楼改建为“白鹤楼”与历史背景不符。涪陵北岩点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其新修建的“观澜阁”以理学家朱熹《北岩题壁》里“每向狂澜观不足”命名。目前,观澜阁内部展陈已全部设置完毕,通过灯光、多媒体等方式突出展示了文人墨客的珍贵题刻、易理文化的历史脉络。白鹤梁题刻作为世界水文遗产典型代表和长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与长江北岸的易理文化圣地点易洞交相呼应,与武陵山大裂谷三者并称为涪陵“洞·梁·谷”,见证了大河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进程,是代表涪陵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瑰宝,对构建涪陵文化标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由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届端午诗会”将在观澜阁举办,这将是一场古韵诗篇与易理仙洞相融的文化盛宴。关于再现辉煌题刻,一是充实展陈展示资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发布了《关于面向国内外征集白鹤梁相关历史资料藏品的启事》,收集到与白鹤梁相关的水文信息线索810条,并着手开展陈列改造方案编制,启动展陈提升工作。是举办文化惠民数字展览。探索数字化的保护展示方式,通过高精度摄影、3D扫描、虚拟现实等手段,准确完整保存文物本体信息,形成基于数字化保护成果的云展览、云游览,让市民可以更加顺畅地欣赏文物的魅力。三峡博物馆利用三维数据扫描和VR、MR技术,以虚拟呈现的方式让白鹤梁遗址“复活”,让游客360度云打卡沉浸式体验水下白鹤梁。三是设计构建文化品牌。持续打造“世界的白鹤梁”IP,加大白鹤梁主题文创产品开发、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创作,形成白鹤梁独特文化品牌。深化“白鹤时鸣”研学品牌,持续开设“第二课堂”,将碑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片技艺、印章体验文化相结合,实现参观体验、互动项目与研学课堂的融合式发展。

    (三)关于以“一街区”让中埃文化美美与共的建议

关于新建白鹤文化街区,中山路白鹤梁社区已建设投用了白鹤梁小学,已建成“长涪汇·巴国故都文化长廊”(以下简称“长涪汇”)。“长涪汇”位于白鹤梁大道,起于涪陵区图书馆,经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止于涪陵港,全长约2.1公。“长涪汇”作为巴渝文化精华的展示窗口,不仅包含千年文脉“白鹤梁”文物遗产,更是与北山点易园、爻里小镇、千佛寺隔江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景观资源。根据历史文化、现有资源、城市功能需求,“长涪汇”分列为书香涪州、烟雨涪州、缤纷涪州三大组团,建筑风貌承载着人文历史,人文历史哺育了城市精神,自然景观演绎了天人合一。下一步,我委将结合该提案,根据中埃两国文化特色,对白鹤梁题刻和罗达岛尼罗尺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情感记忆的历史文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纳入中国水文博物馆室内外展陈内容一并考虑

    (四)关于以“一条路”通达千年文明的建议

关于更新白鹤大道沿途文化元素,打造白鹤文化体系,基于滨江沿岸的建设项目,目前已形成完整布局规划,并在项目、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对涪陵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予以倾斜,依托涪陵城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了综合型文化项目,重现历史文化古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打造文化长廊。长涪汇·巴国故都文化长廊中部烟雨涪州段,以时间为轴,涵盖城市变迁、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多元素,集中呈现巴枳文化、易理文化、佛学文化、榨菜文化、三线文化、移民文化等,多角度对涪陵的千年历史文化予以再现。二是建设荔浦春风公园。区政协牵头在滨江文化旅游带打造了城市文化地标,应用荔枝元素,新建“荔圃春风”牌坊,沿主干道栽种20余棵荔枝树,以“种荔枝、采荔枝、运荔枝、品荔枝”雕塑群表现荔枝道起点和种植、采摘、运送、分享荔枝等全过程,再现唐代涪州的历史盛景。三是构建涪陵“富春山居图”。按照区规自局、区林业局规划设计,在北山南坡建设景观示范林2000亩,把北山南坡打造成涪陵版“富春山居图”,将栽植各种苗木39.5万株,形成丰富林相,实现北山生境、画境、意境的整体提升。在灾后复绿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客厅分段主题,依据山体东西向分布特征和沟壑众多的特点,最终形成北山“涪州照壁,锦绣画卷;绿色屏障,城市肺叶”的整体蓝图。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持续推动白鹤梁题刻申遗工作,通过申遗使相关遗产资源得到整体妥善保护,遗产价值得到全面展示,遗产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白鹤梁题刻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带动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和保存状况得到全面提升,为沿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非常感谢农工党涪陵区委会、民革涪陵区委会、民盟涪陵区委会、民建涪陵区委会、九三学社涪陵区委会对涪陵区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复函已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66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