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娟委员:
诸位在区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涪陵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第096号])收悉,推动数字经 济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是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您们的建议既切合我区实际,又极具前瞻性,对于推动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委高度重视,与提案者进行了充分沟通,并与提案协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研讨,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强机制,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领航
一是强化齐抓共管机制。成立以区领导牵头专班,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协调配合、沟通联络和信息共享,统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常态化组织服务商、媒体、投融资机构等进园区、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贯和供需对接活动。
二是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通过智博会或数字经济发展论坛等对外交流平台, 一方面宣传展示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发展前景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增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信心和紧迫感。加强学习,把数字经济方面 的知识纳入职能部门领导及机关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干部数字化履职能力。
三是整合各类政策资源。2022年,立足全区现有优势和基础, 我区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的通知》,2023年对政策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涪陵区工业发展 “1+5”专项行动,配套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24年初对“1+5”专项行动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明确了今后5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对数字制造赋能成果给予政策扶持。今后我们还将加大力度,除了继续推动商务局、大数据局对数字商贸业、数字服务业在租金、税收、运营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外,同时整合财税、金融、社保、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从企业培育、载体孵化、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全周期的扶持支持,营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强主体,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筑基
(一)积极培养数字产业市场主体
1. 数字制造业。依托中易智芯,完善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引育一批关键核心材料及器件生产企业和项目,重点推动达新半导体IGBT 晶圆项目。壮大 PCB产业规模。依托华通电脑,做强HDI 电路板主业。探索布局高频微波印制电路板、 高速通信电路板、IC 封装基板、柔性电路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布局智能家电、家用安防、能源管理、环境控制等智能家居产品,引育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到2027年,力争新增规上数字制造业企业15家。
2.数字商贸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发展数字产品批发、零售、租赁、维修等服务业,支持建设涵盖市场营销、设计创意、定制开发等服务线上平台,创新服务交易模式。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打造数字内容创意产 业示范基地。依托涪陵邮政电商产业园、韵达电子商务产业园、涪陵直播孵化基地,壮大数字贸易产业,加快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提质扩面,加快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7年,力争新增限上数字商贸企业15家。
3. 数字服务业。打造数字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服 务环节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壮大多层次发展主体, 鼓励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数字化。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丰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到2027年,力争新增规上数字服务企业15家。
(二)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园区
围绕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抢抓数字经济 发展机遇,扎实推进“1+4+N” 数字产业布局落地落实,重点是以涪陵高新区为载体,完善以产业链、创新创业平台、生活服务 配套等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着力引进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软件企业,打造长江软件园、科创CBD 。聚焦产业前沿领域,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型软件企业。
三、强链群,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聚势
一是补短板强弱项补链延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芯 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补链成群。加快新陵微电子、青山瑞浦和吉利电池项目建设,促进华通电脑二期产能释放,不断完善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依托华 通、中易智芯等龙头企业,联合西永微电园布局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环节,持续壮大高端 (HDI) 电路 板、手机PCB(印刷电路板)生产规模,引进一批集成电路模组 器件代工制造商以及配套服务企业,不断壮大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规模。积极发展Mini LED和Micro LED显示产品和下一代新型显示产品。依托深华科技、港盛电子科技等企业优势,加大LED 显示屏、液晶平板显示器及周边配件的生产规模。力争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实现100亿元。
二是积极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面向涪陵重点行业和企业数 字化转型需求,加大专业咨询、服务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目前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提供云服务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咨 询、诊断系列服务,百行智能“易企涪”云平台上线服务,正助力榨菜产业大脑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协 同设计、众包众创、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等网络化协同新模式。鼓励企业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挖掘个性需求,打造模块化组合、大 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促进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打 通,推广需求驱动、供应链协同等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模型构建与数据 分析,打造设备预测性维护、装备能效优化、产品衍生服务等制造业服务化延伸新模式。
四、 强科创,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赋能
一是培育数字经济专门人才。依托长江师院、工贸学院等本土院校,联合市内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开展校企“订单”合作培养,探索引入院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人才学院,同步推进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数字经济发展人才 培养新模式。引导有经验的硬科技投资人、资深产业服务专家、具有成功转化经验的科学家、业界知名产品经理、优秀连续创业者等“五路大军”跨界进入涪陵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发展。
二是培育涪陵数字科创生态 。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 园、电商产业园,打造数字内容创意示范基地。依托涪陵邮政电商产业园、韵达电子商务产业园、涪陵直播孵化基地,培养壮大 数字贸易产业,加快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 态新模式。依托高新区科创CBD、慧谷湖科创小镇,聚焦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应用、数字内容、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引入理工清科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有效提升我区数字 产业核心竞争力。为自主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 报等专项服务,给予企业成长空间,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区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 一如既往地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函已经我委领导彭豪审签,如对办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在所附《政协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中填写,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