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体育产业促进涪陵区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52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持续建设公共体育场地。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快10分钟健身圈建设,积极推动我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23年以来,我委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武陵原乡体育公园、乌杨树体育公园相继建成投入使用,12个社区健身点和17个农体更新工程建设完毕,慧谷湖健身步道建成投用,青羊镇体育公园、新妙镇体育公园加快推进,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60万余平方米,人均面积达2.76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免开接待市民超100万人次。
(二)支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立足我区实际,积极探索和培育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特色运动赛事,广泛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荧光跑、社区运动会、迎新登高等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惠民和参与人数达到30万人次以上。成功举办涪陵区第六届运动会并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设置十二人龙舟项目、参赛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第一次实施网络同步直播;成功举办2023涪陵白鹤梁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全国近4500名跑步爱好者参加;成功举办2023重庆市龙舟邀请赛,邀请到8支全国队伍、12支市内龙舟队伍共500余人参赛;成功举办涪陵区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成功举办2023年“龙胄杯”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带)第33届老年门球比赛,有来自上海等10省市29个县区300余名老年门球爱好者参加。
(三)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随着全民健身推广的不断深入,涪陵区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得到持续释放。截至目前,全区体育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超2700个,包括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体育场馆运营等多个类别。其中有规上体育企业3户,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2023年以来,积极开展体育旅游惠民消费活动,发放各类惠民消费券5.5万张,拉动消费2800万元。体育彩票健康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责任彩票建设,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强化市区协同扁平化管理,销售布局持续优化、更趋合理,销售网点达156个,2023年体育彩票发行额达2.06亿元。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打造区域体育赛事名城。健全完善体育赛事体系,高质量承办2024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全国英式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成渝地区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高水平举办白鹤梁马拉松、“厂BA”等本土品牌赛事,积极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以启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总牵引,积极打造“运动之城、健康之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三大球”“三小球”系列比赛,鼓励乡镇街道联合举办综合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开展富有涪陵特色农民趣味性体育活动。全年举办区级以上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不低于100场次。
(二)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统筹利用绿化空间、废旧工场、学校体育设施,聚焦“三大球”和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推动新建一批便民利民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打通群众健身难“最后一公里”,支持群众需求旺、体育基础好的乡镇街道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空间,推动美心红酒小镇动力滑翔伞、新妙御风国际滑翔伞基地(二期)、御泉河水上运动基地、珍溪巴清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建设农体工程、市民健身房、智慧健身长廊,建成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20处,落实政府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力争全年新增场地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面积突破3平方米。
(三)着力优化体育产业布局。积极营造职业体育发展环境,鼓励有条件的社会体育组织成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力引进俱乐部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国际象棋等高水平职业联赛。打造户外运动休闲旅游服务带,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广、发展山地运动产业、水上运动产业和低空运动产业,依托武陵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户外运动资源,重点发展山地户外旅游,建设面向大众游客的快捷时尚的山地户外运动聚集区。打造山地、户外、极限运动全产业链,引导更多人参与户外运动消费,突出度假区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一批中高端户外运动项目。依托乡土特色资源,深度打造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旅游业态。
此复函已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