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林峰、蔡其帜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公民办幼儿园合理规划的建议》(第321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涪陵区坚持把“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的问题,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特色,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城区以优质特色园为示范、乡镇以标准化中心园为引领,普及普惠,优质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97%,普惠率达100%。
一、基本情况
(一)学前教育总体情况
我区现有公民办幼儿园164所,在园幼儿24104人。其中公办园58所、占比35.37%,在园幼儿6874人、占比28.52%,最大校额669人、最小5人;公办性质幼儿园35所、占比21.34%,在园幼儿7438人、占比30.86%,最大校额462人、最小77人;民办园71所、占比43.29,在园幼儿9792人、占比40.62%,最大校额519人、最小3人。
(二)城市农村分布情况
1.江南城区:有幼儿园78所,在园幼儿15153人。其中公办园14所、占比17.95%,在园幼儿3066人、占比20.23%;公办性质园26所、占比33.33%,在园幼儿5486人、占比36.20%;民办园38所、占比48.72%,在园幼儿6601人、占比43.56%。
2.高新区、街道镇乡:有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8951人。其中公办园44所、占比51.16%,在园幼儿3808人、占比42.54%;公办性质园9所、占比10.47%,在园幼儿1952人、占比21.81%;民办园33所、占比38.37%,在园幼儿3191人、占比35.65%。
(三)未来学前适龄人口预测
2023年,全区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为32943人,2024年为28814人,每年较上一年大约下降12%左右,至2026年,这一数据下降至20143人。适龄户籍人口中,在区内就读的幼儿人数大约占71%左右、占全区在园幼儿总人数的85.51%,区外适龄儿童在我区就读幼儿园的大约占全区在园幼儿总人数的14.49%。
二、主要举措及成效
区教委通过采取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全区公办幼儿园的占比,但离全市“赛马比拼”要求(区县公办园占比达54%)还有差距。我委将继续根据适龄幼儿数,适时优化幼儿园布局,取缔、关停办园条件不达标的民办园,并采取将民办优质园转为公办性质园(目前已有35所优质民办园转为公办性质幼儿园)等措施,使公民办幼儿园占比更加合理,办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
(一)合理规划发展公办园
一是城区建设示范园。在江南城区和涪陵新区通过征地新建园、改扩建闲置校舍建园、回购和划转小区配套园等方式,高标准建成以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等20所公办园,保证了城区街道办事处都有充足的公办优质示范园资源,优质民办园区域原则上不规划公办幼儿园,引领全区学前教育优质保教、健康发展。
二是乡镇建好中心园。在乡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置“四统一”原则,建成标准化中心园26所,实现了乡镇标准化中心园全覆盖;将全区53所村完校附属幼儿园通过改建和扩建,实现通道独立、场所独立、睡房独立,就餐独立、如厕独立,并将附属幼儿园办成所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建立村完校和中心园双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了农村薄弱公办幼儿园。
三是举办公办性质园。创新发展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遴选一批办园条件好、社会声誉佳的民办园举办公办性质园。公办性质园与优质公办园开展结对办学,由公办园选派干部、教师去任职和任教;按办园规模和质量,政府每年补助公办性质园场地租金、人员工资、职工保险和运行经费;公办性质园与公办园同招生、同管理、同考核。2016年以来,共选派干部、教师920人次到公办性质园任职任教,投入补助资金9144余万元。公办性质园补充了公办资源,提升了民办园品质。
(二)优化资源规范民办园
一是全面改善薄弱园。提高民办幼儿园审批门槛,严把办园入口关,新审批的民办园必须是规划的小区配套园,且必须举办为普惠园;制定并实施改善民办薄弱园“十六条底线要求”,对薄弱园实行“一园一策、限期整改、集中验收”,2016年以来,督促和指导民办园投入12100余万元,改善民办薄弱园32所;建立民办园退出机制,取缔、关停办园条件不达标民办园41所。
二是政策激励普惠园。制定激励优惠政策,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民办园升级和转型。区财政对升级为等级园并进入普惠制的民办园按一、二、三级,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同时,每年补助民办普惠园15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区教委对升级为一级园的民办普惠园用多种形式给予公办师资支持。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民办普惠园激励资金2200余万元。
三是大力压减营利园。严格按照市级有关规定,政策引导和资金奖补相结合,多措并举引导小区配套营利幼儿园转制普惠园,全区14所高收费小区配套园全部转为普惠园后,得到稳定和良性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动员和政策激励,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逐批引导全区15所非小区配套园的高收费园转为普惠园,目前,全区已无高收费幼儿园。每年开展幼儿园乱收费行为专项督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办园不规范、群众投诉多的幼儿园实行红黄牌重点监管。
(三)完善管理培育优质园
一是实施协同办园。以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4个优质示范园为龙头园,将全区26所乡镇中心园及其分园划为4个协同发展共同体,由所在学区管理中心负责行政管理,龙头园负责业务管理,形成了“联片互协、资源共享、拉通考核,协作提高”的管理新格局,助推农村公办园提质增效,促进了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二是开展结对办园。将25所优质公办园与82所民办园结成结对帮扶园,结对园实行工作计划、管理制度、活动安排、质量考核“四个统一”,把结对帮扶成效纳入对公办园年度目标考核,作为民办园年度检查、等级晋升、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有效消除了民办薄弱园,整体提高民办园的保教质量。
三是深化集团办园。组建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五幼儿园5个学前教育集团,将城乡84所基础较好的公民办幼儿园纳入集团统一管理,集团内施行规章制度、园务管理、教师培训、保教活动等统一安排、统一布置、统一考核,构建了具有涪陵特色的“计划同频、管理同轨、课程同构、研修同参、教师同济”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园、示范园、窗口园资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教委将根据学前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围绕集团办园、保教质量、队伍建设、办园实力、学前教育宣传月、托育工作、办学行为、社会满意度提升等8条赛道,提炼工作经验和创新思路,挖掘评选一批成效明显、创新性强、推广价值高的特色案例,供全区幼儿园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营造改革创新、赛马争先的浓厚氛围,引领全区幼儿园展现新担当、树立新形象,进一步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推动形成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涪陵学前教育特色,促进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