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学谋划我区学前教育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的建议》(第176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区卫生健康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涪陵区坚持把“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的问题,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特色,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城区以优质特色园为示范、乡镇以标准化中心园为引领,普及普惠,优质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97%,普惠率达100%。
一、基本情况
(一)学前教育总体情况
我区现有公民办幼儿园164所,在园幼儿24104人。其中公办园58所、占比35.37%,在园幼儿6874人、占比28.52%,最大校额669人、最小5人;公办性质幼儿园35所、占比21.34%,在园幼儿7438人、占比30.86%,最大校额462人、最小77人;民办园71所、占比43.29,在园幼儿9792人、占比40.62%,最大校额519人、最小3人。
(二)城市农村分布情况
1.江南城区:有幼儿园78所,在园幼儿15153人。其中公办园14所、占比17.95%,在园幼儿3066人、占比20.23%;公办性质园26所、占比33.33%,在园幼儿5486人、占比36.20%;民办园38所、占比48.72%,在园幼儿6601人、占比43.56%。
2.高新区、街道镇乡:有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8951人。其中公办园44所、占比51.16%,在园幼儿3808人、占比42.54%;公办性质园9所、占比10.47%,在园幼儿1952人、占比21.81%;民办园33所、占比38.37%,在园幼儿3191人、占比35.65%。
(三)未来学前适龄人口预测
2023年,全区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为32943人,2024年为28814人,每年较上一年大约下降12%左右,至2026年,这一数据下降至20143人。适龄户籍人口中,在区内就读的幼儿人数大约占71%左右、占全区在园幼儿总人数的85.51%,区外适龄儿童在我区就读幼儿园的大约占全区在园幼儿总人数的14.49%。
二、科学谋划我区学前教育资源
(一)坚持公益性,“三措并举”扩大公办园
一是城区建设示范园。在江南城区和涪陵新区通过征地新建园、改扩建闲置校舍建园、回购和划转小区配套园等方式,高标准建成以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等20所公办园,保证了城区街道办事处都有充足的公办优质示范园资源,引领全区学前教育优质保教、健康发展,优质园(包括公民办)区域原则上不规划公办幼儿园。
二是乡镇建好中心园。在乡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置“四统一”原则,建成标准化中心园26所,实现了乡镇标准化中心园全覆盖;将全区53所村完校附属幼儿园通过改建和扩建,实现通道独立、场所独立、睡房独立、就餐独立、如厕独立,并将附属幼儿园办成所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建立村完校和中心园双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了农村薄弱公办幼儿园。
三是举办公办性质园。创新发展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遴选一批办园条件好、社会声誉佳的民办园举办公办性质园。公办性质园与优质公办园开展结对办学,由公办园选派干部、教师去任职和任教;按办园规模和质量,政府每年补助公办性质园场地租金、人员工资、职工保险和运行经费;公办性质园与公办园同招生、同管理、同考核。2016年以来,共选派干部、教师920人次到公办性质园任职任教,投入补助资金9144余万元。公办性质园补充了公办资源,提升了民办园品质。
(二)坚持普惠性,“三管齐下”规范民办园
一是全面改善薄弱园。提高民办幼儿园审批门槛,严把办园入口关,新审批的民办园必须是规划的小区配套园,且必须举办为普惠园;制定并实施改善民办薄弱园“十六条底线要求”,对薄弱园实行“一园一策、限期整改、集中验收”,2016年以来,督促和指导民办园投入12100余万元,改善民办薄弱园32所;建立民办园退出机制,取缔、关停办园条件不达标民办园41所。
二是政策激励普惠园。制定激励优惠政策,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民办园升级和转型。区财政对升级为等级园并进入普惠制的民办园按一、二、三级,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同时,每年补助民办普惠园15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区教委对升级为一级园的民办普惠园用多种形式给予公办师资支持。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民办普惠园激励资金2200余万元。
三是大力压减营利园。严格按照市级有关规定,政策引导和资金奖补相结合,多措并举引导小区配套营利幼儿园转制普惠园,全区14所高收费小区配套园全部转为普惠园后,得到稳定和良性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动员和政策激励,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逐年逐批引导全区15所非小区配套园的高收费园转为普惠园,目前,全区已无高收费幼儿园。每年开展幼儿园乱收费行为专项督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办园不规范、群众投诉多的幼儿园实行红黄牌重点监管。
(三)坚持均衡化,“三级联动”培育优质园
一是实施协同办园。以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4个优质示范园为龙头园,将全区26所乡镇中心园及其分园划为4个协同发展共同体,由所在学区管理中心负责行政管理,龙头园负责业务管理,形成了“联片互协、资源共享、拉通考核、协作提高”的管理新格局,助推农村公办园提质增效,促进了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二是开展结对办园。将25所优质公办园与82所民办园结成结对帮扶园,结对园实行工作计划、管理制度、活动安排、质量考核“四个统一”,把结对帮扶成效纳入对公办园年度目标考核,作为民办园年度检查、等级晋升、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有效消除了民办薄弱园,整体提高民办园的保教质量。
三是深化集团办园。组建区幼儿园、区级机关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五幼儿园5个学前教育集团,将城乡84所基础较好的公民办幼儿园纳入集团统一管理,集团内施行规章制度、园务管理、教师培训、保教活动等统一安排、统一布置、统一考核,构建了具有涪陵特色的“计划同频、管理同轨、课程同构、研修同参、教师同济”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园、示范园、窗口园资源。
尽管区教委通过采取以上举措,有效提高了全区公办幼儿园的占比,但离全市“赛马比拼”要求(区县公办园占比达54%)还有差距。我委将继续根据适龄幼儿数,适时优化幼儿园布局,取缔、关停办园条件不达标的民办园,并采取将民办优质园转为公办性质园(目前已有35所优质民办园转为公办性质幼儿园)等措施,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占比,办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同时,近年来各地出生人口呈大幅下降趋势,全区幼儿园普遍出现学位剩余情况,城区暂不规划新办幼儿园。
三、大力引导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精准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针对幼儿园开办托班无具体操作规范的堵点,去年,区教委会同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幼儿园开设托班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幼儿园开办托班的基本条件,优化了幼儿园开办托班申请、登记、备案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目前,我委已批准95所幼儿园开办托班,其中54家民营幼儿园在民政局完成托育服务登记并在区卫生健康委备案,幼儿园托班622人均已享受财政生均补助。二是着力托育人员培训。2023年,区教委会同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托育保育员中级工职业培训,全区218人取得保育师资格。今年,持续组织开展保育师以及育婴师职业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同时,坚持每年组织区内专家对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婴幼儿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喂养照护等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托育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排查整改隐患。联合消防救援支队、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行动,整改安全隐患149个,营造安全舒适的婴幼儿照护环境。
下一步,区教委将挖掘潜能、强化管理和加强宣传,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一)挖掘潜能。一是支持有条件乡镇民办园,尽可能开展托育服务;二是鼓励有空余学位的乡镇公办园,全面开放托育服务;三是城区公办园有空余学位的,投入资金,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开设托育服务,力争开展托育服务幼儿园占比2024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35%和40%。
(二)强化管理。一是与区卫生健康委协同,实行托幼一体化管理,机构的保育、教育、膳食、安全等工作由区教委整体管理,托育业务、师资培训等工作由区卫生健康委具体指导;二是支持和鼓励区职教中心开设托育专业,培养专业托育师资,充实托育服务队伍。
(三)加强宣传。一是对接区政府网站、区融媒体中心、巴渝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积极宣传托育工作,提升民众知晓度;二是开展托育工作主题宣传活动;三是鼓励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托育工作。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